近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研究团队在《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IF=6.)发表题为“Fateofantibioticresistancegenesandmetalresistancegenesduringthethermophilicfermentationofsolidandliquidswinemanuresinanectopicfermentationsystem”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环境微生物所副研究员沈琦博士为第一作者,汤江武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畜禽粪便抗性基因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对粪尿同步处理的异位发酵体系中抗性基因的研究较少。异位发酵系统(EFS)是一种高效处理粪便和尿液的新技术,该团队研究了粪污在EFS发酵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重金属抗性基因(MRGs)和遗传元件的演替及其对重金属的响应。研究显示EFS中MRGs和四环素耐药性基因的丰度降低34.44-97.71%,而重金属显著增加了intI1的丰度来抑制抗性基因的下降,其中铜比锌的作用更显著,说明重金属可以通过整合子增加抗性基因的传播。网络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抗性基因的演替主要由微生物群落决定,环境因素通过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来间接影响抗性基因。此外,EFS中MRGs、ARGs和intI1的共现性显示Sphingobacterium和Falsochrobactrum可能是ARGs、MRGs和intI1的共同潜在宿主。该研究指出,异位发酵体系可以有效降低畜禽粪便和尿液中抗性基因的丰度,为畜禽养殖污染的高效治理提供了基础。
粪尿同步处理的异位发酵体系中抗性基因的演替及其对重金属的响应
近年来,省农科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团队主要涉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污染水体微生物强化治理技术等的研究开发,在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处置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创新发展和应用。
供稿: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文稿编辑:王夏君
责任编辑:胡高洁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群工作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vccw.com//mjcczl/1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