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看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150699.html

年国际学术夏令营增设了导师座谈会环节,座谈会以分组形式围成圈,每组有1位导师和诺干名营员面谈。

冯新华老师向大家介绍实验室研究方向是细胞信号网络、干细胞与发育、肿瘤研究与治疗,分享了实验室学生毕业的去向。冯老师也细心解答了关于营员提出的中外教育体系的区别,并表示生研院汲取了国外科研教育的优点,能有相互选择,更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非常鼓励同学们可以跨专业学习。

李磊老师的研究领域是肿瘤遗传学。研究方向以基因突变,基因损伤修复机制,遗传性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为重点。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实验室良好的学习氛围,告诉大家除了热爱科研也要热爱生活,也希望优秀的营员能够加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一起探索基因组稳定性和肿瘤遗传。

蒋超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环境暴露组和人体健康的关系、环境暴露组的生物和化学成分组成和动态变化,微生物组以及多组学研究在精准医学以及其他领域研究的应用,最后也和营员们聊了聊交叉学科研究在哲学层面的意义。

夏鹏老师告诉大家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转变,研究生需要大家培养和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培养辩证和发散的思维,多一些奇思妙想,积极地探索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要注重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实验,发掘这个领域里的关键问题和认知前沿。夏老师告诉同学们进入了一个领域之后,通过自己的钻研发现这个领域里有意思的东西,然后渐渐沉浸进去,这种持续增强的兴趣是一种更好的体验。要学会总结,学会交流,通过交流,有时候会有奇效。

郭行老师在跟营员们的交流中,重点提醒他们要想清楚读博的目的,研究生生活和本科生生活不同,在研究生科研生活中如果结果不符合预期,该如何去解决。

两期共20几位导师参加了座谈会,分享了各自实验室的科研环境与生活氛围。导师座谈会环节使同学们不仅能够与导师近距离接触,了解相关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更能在与导师的座谈中了解到团队的特点。

不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营员们畅所欲言,在与导师的交谈中获益匪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zl/135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