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美术的社会功能

1.认识功能

从美术的认识功能来说,由于美术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的、能动的反应,所以所有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人们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

2.教育功能

美术的教育功能不同于理论的说服,而主要在于通过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者的意识与情意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

3.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是美术的最本质而又最普遍的功能,它使人在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中达到培养和发展美感、形成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陶冶性情与人格的作用。

中国美术类型

1.人物画

中国画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为早。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的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著名人物画作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明代仇英的《列女图》等。

2.山水画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期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日趋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3.花鸟画

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与中国的传统美学相适应,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

中西美术理论

1.传神论

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有关美学的一个命题。东晋画家顾恺之是已知画史上最早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所谓神,泛指被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特色,而传神论则是受到汉末魏初名家论“言意之辨”和魏晋玄学的影响。

2.六法论

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中国古代绘画自此进入理论自觉的时期,以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六法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南北宗论

中国画史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两大不同的风格体系。为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一书中提出。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在南北宗论中董其昌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标准不一,对同属南宗的文人画家的评价亦有褒贬等等,反映了理论上的混乱。

4.书画同源

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二是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后者曾经成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

5.黄金分割

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分割法则,比值为1.:1。黄金比是由古希腊人发现的,知道19世纪仍被欧洲人认为是最美、最协调的比例。黄金比广泛用于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尤其在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长和宽的比例中容易引起美感,故称为黄金分割。

6.图像学

对美术内容的历史探究。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象征意义,揭示图像在各个文化体系和各个文明中的形成、变化及其所表现或暗示出来的思想观念。图像学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分为三个层次:

1)解释作品的本质内容,即帕诺夫斯基所说象征意义。

2)考察西方美术中的古典传统,古典母题在艺术发展中的延续和变化。

3)考察一个母题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变化。

美术作品构成的要素

1、内容和形式

内容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总和,形式是作品的存在方式。任何作品,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美术作品的形式包含着两个密切的方面:一是内容诸因素的内部组织和结构,也叫做内形式;二是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的组成方式,又叫外形式。

2、构思与构图

构思指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取舍,创作意念的酝酿和确定,以及对题材的选取和提炼;另外,还包括了对表现形式的选择,以致对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的预想,在某些连续性或叙事性的造型艺术作品中,还要考虑到艺术形象前后的变化与实践的进展等因素,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构图的英语词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ys/121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