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症状:

1、急性低血压是血压由正常水平或较高的水平突然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晕厥与休克两大类临床综合征。

2、慢性低血压又分为体质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两种,前者常见于体质弱者,女性较多,并有家庭遗传倾向,多半没有自觉症状,其低血压只在体检中偶然发现,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些患者有头晕、头痛甚至晕厥、心悸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的表现,通常是因某些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所致;后者是从平卧位突然转变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低血压,严重者可引起晕厥,其典型症状是直立时血压下降,有衰弱感,但无汗,发病机理可能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直立时小动脉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由此可见,贫血和低血压在临床上是无任何因果关系的两大类不同的疾病。

低血压病人的饮食选择包括下列几点:

1、晕素兼吃,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2、如伴有红细胞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斗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功效,可常食用。

4、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物,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6、常吃生姜,能促进消化、健胃、升高血压。可将姜末撒于菜汤中或用姜末泡水代茶。

7、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子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

      

袋茶饮小方:

1、青皮、麦冬、枳实,各5克,甘草3克,每天泡茶饮,一包即可。

2、西洋参5克,桂枝15克,制附子12克,生甘草10克。频频代茶饮。每日1剂。服至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为止。

用本方治疗低血压病患者28例,经用药20--31天,血压均恢复到正常范围,追访3--5年,未见复发。

3、太子参(又名孩儿参)9g、肉桂、炙甘草各3g。

[制服法]将太子参、炙甘草切成薄片,肉桂为末,共入一带盖的茶杯中,然后冲入沸水、加盖闷置10分钟即成。频频饮服,每日1剂,饮完再冲入沸水泡服,直至无味为止,最后太子参也可嚼服。

[功双]温阳益气,升血压。适用于低血压头晕及虚寒性胃痛、腹病等。

食疗方法:

1、乌骨鸡1只(约重克)。将鸡去毛剖肚洗净,在鸡腹肚中放入当归头60克、黄芪50克、红糖克、米酒50克,再将鸡肚皮缝紧,入锅隔水蒸熟,吃肉喝汤,每半月吃一次,连吃两月。

2、红枣15枚去核,粟子克,洗?1只,鸡切成块状,大火煸炒,后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红枣、栗子焖熟食之。

3、鲫鱼1条,糯米60克。将鱼洗净(不要去鳞)与糯米共煮成粥,每周用2次,连服两月。

4、嫩母鸡1只,黄芪30克,新鲜天麻克(干品15克)。鸡洗净入沸水中焯一下,用凉水冲洗。将天麻、黄芪切片装入鸡肚内。将鸡放入沙锅中,加葱、姜适量,盐、酒、陈皮15克,水适量,用文火炖至鸡烂熟,加胡椒粉2克,即可食用。

5、红枣20克,沙参15克,生熟地各10克,加水适量用炖盅隔水蒸3小时后,加蜂蜜适量,每日分两次吃完,连服15天。

6、大枣黄芪粥原料:大枣10个,黄芪17克,粳米50克。

做法:先煮黄芪去渣,汤汁与大枣粳米同煮,每晚服一次,连服二个月。主治低血压。

7、红枣、红糖、红小豆各一两.水煮至小豆烂,分成三杯,一天三次分服。连服数日。该方饮食治疗,疗效很好,请按照说明,试试看。

8、姜草银耳方原料:干姜20克,甘草15克,银耳30克。做法:研末,每服2克,每日2次。

9、复元汤--原料:淮山药50克,肉苁蓉20克,菟丝子10克,核桃仁2枚,羊肉汤克,羊脊骨1具,粳米克,葱、姜适量。

做法:将羊脊剁成数节洗净;羊瘦肉洗净切块;将淮山药、肉苁蓉、菟丝子、核桃肉用纱布袋装好扎口,生姜、葱白拍烂。将以上原料和粳米同时放清水适量,大火烧沸,再放入花椒、八角、料酒,移到文火上继续煮,炖至肉烂,加入调味品即成。饮汤食肉。

10、桂髓鹑羹

原料:桂圆肉50克、鹌鹑肉克、冰糖、鸡汤各适量,

做法:先将鹌鹑肉洗净切块,桂圆肉用温水浸泡,猪脊骨髓洗净入沸水中氽去筋膜,鹌鹑肉装碗内,放入桂圆、猪脊骨髓、冰糖、生姜、葱头、胡椒粉,再加鸡汤用碗盖封严、上笼用大火蒸至鹌鹑肉熟烂时取出即可食用。此方有升血压、补五脏、安心神之功效,适用于心血虚所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和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症。青少年常食能补血升压,健脑益智。

11、人参、麦冬、五味子各5克,糯米10克。先将上述3药水煎服,取煎液;再把鱼刮鳞去肚杂,与糯米用上述煎液煮粥。食粥,每周2次,连服9周。   属气阴两虚者效果较好。

12、人参末3克(或党参末15克),冰糖适量,粳米克。将人参、冰糖、粳米同人砂锅,加水煮粥,食粥,早晚分食。

13、当归、生姜各75克,羊瘦肉1咖克,大料与桂皮少许。将上述各物加水适量,文火焖至肉烂熟,去药渣,食肉喝汤,每次适量,每日2次。

14、天麻10克,猪脑1个。放瓦盆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服食,每日或隔日1次。

15、韭菜汁:将韭菜捣烂取汁,每日早晨服1杯。

功用:常服用,可使血压恢复正常。适用于以阳虚证为主的患者。

药方:

药方一: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每日1剂,水煎服。

药方二: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水煎服。

药方三:黄芪当归治低血压:补元益精,疏肝升清。主治体质性低血压。

药方四:潞党参10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鹿角胶10克(烊冲),枸杞子10克,熟地3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醋香附10克,炒积壳15克,葛根10克,陈皮6克,砂仁(后下),山萸肉15克,桔梗10克,细辛3克,麦芽30克,炙甘草10克,红枣5枚,生姜5片。

  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0剂为1个疗程。

  张某,女,54岁,农民。眩晕旋作,伴头昏、乏力、心慌多年,近已影响劳动及家务活。面色带白、精神不振、头晕头昏,活动加甚;耳鸣、心慌,全身乏力,腰膝酸软,脉细弱,苔薄白,舌质黯红。血压10.0/6.0千帕(75/45毫米汞柱),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界限性脑电图,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率60次/分,S-T段轻微改变。诊为体质性低血压。证属肾元不足,肝用疏泄不及,心脑血虚。按此方治疗3个月痊愈,随访1年,症未复发。

药方五:制附片枸杞子治低血压病

  本方温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主治头晕耳呜,健忘,腰酸腿软,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温,夜多小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制附片10克,肉桂、仙灵脾各9克,补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黄精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肢冷者,加巴戟天、鹿角片、紫河车;舌红、口干者,加生地、麦冬;气短神疲,头晕欲倒者,加人参;脉律缓慢、怕冷者,加干姜、细辛,酌用麻黄;舌质偏黯或紫气者,加川芎、当归、红花。

药方六:黄芪白术治低血压病

  本方补益心脾,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低血压,其临床症状主要如:神疲气短,肢体倦怠,动则头晕目眩,心悸,自汗,食少,面黄少华,苔薄、舌质淡,脉细弱。

  黄芪10克,党参9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当归12克,熟地9克,陈皮10克,葛根9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药方七:附片15克,干姜20克,大葱3棵。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药方八:制附片10克,肉桂、仙灵脾各9克,补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黄精12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肢冷加巴戟天、鹿角片、紫河车;舌红、口干,加生地、麦冬;气短神疲,头晕欲倒,加人参;脉律缓慢、怕冷,加干姜、细辛,酌用麻黄;舌质偏黯或紫气,加川芎、当归、红花。

  本方温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临床出现的主要症状如:头晕耳鸣,健第一章内科病忘,腰酸腿软,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温,夜多小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药方九:黄芪10克,党参9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当归12克,熟地9克,陈皮10克,葛根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若失眠加枣仁、龙眼肉;心悸,自汗,舌尖红,加麦冬、五味子;气短不能接续,加升麻、柴胡;胸闷、脘痞、呕恶,加法半夏、茯苓、明天麻。

  本方补益心脾,适用于心睥两虚所致的低血压,其临床症状主要如:神疲气短,肢体倦怠,动则头晕目眩,心悸,自汗,食少,面黄少华,苔薄、舌质淡,脉细弱。

药方十:西洋参切片6克,茯苓片12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生姜3片,精瘦肉--克。先将药物放入砂锅内,加冷水浸泡20分钟后,武火煮沸入瘦肉,文火炖煮25--30分钟即可,加精盐和味精适量。日1剂,分2次喝汤食肉进5--7剂。

治低血压的体操:

实践表明,只要每天早晨做一次,低血压就会得到改善。

1、身体直立、双脚分开,双手握拳向伸出。从腹部深处发力,一边发出“哈!哈!哈!”的叫声,一边将双手拇指伸入拳头内,并用力紧握15次。

2、直立,先将双臂向前伸直,用力拍手三次,然后用左手的掌侧敲打右臂,从手指部开始,直到肩部为止。换侧再做。

3、坐在椅上低头弯腰,双手握拳,用靠近小指一面的拳部敲打足三里穴,约30次左右。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zz/14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