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疾病的简介: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儿童常见的骨关节畸形之一,包括出生前及出生后股骨头和髋臼在发育和解剖关系中的异常引起的髋关节病症,包含了从髋关节发育不良到髋关节完全脱位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上图中A为正常髋关节,B为不稳定髋关节,C为脱位髋关节

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筛查能有效发现,及时治疗,减少需要手术的病例,降低手术的风险,有效控制手术带来的创伤和并发症。且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有效,能减少该病的致残率,保证孩子健康成长,避免后遗残疾。

如果延误治疗,病理情况随时间推移而加重,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1.功能障碍:即使是病理情况较轻的病例,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和行走,受累髋关节病理改变继续进展,发生髋关节完全脱位,甚至在早期出现髋关节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跛行和关节的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骨关节疾病:如果不能早期得到诊断和合适的治疗,该病可能继续发展至髋关节完全脱位或早期出现髋关节退行性改变。这不仅严重影响行走步态,而且会最终导致许多晚期并发症,例如髋关节慢性疼痛、早发骨性关节炎、步态异常和肢体短缩等等,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临床表现

对于病理改变较轻的DDH病例,在婴幼儿阶段甚至在行走期,临床检查很难发现有明显异常,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对于病理改变较重的DDH病例,可能会发现:双下肢不等长,患侧较健肢短;更换尿布时大腿分不开等。在幼儿期学步阶段,家长能发现患儿学会走路时间较同龄人晚,一侧肢体较另一侧短,有跛行,步态不稳。双侧脱位时则表现为“鸭步”,患儿臀部明显后突,腰前凸增大。青少年期则可能出现运动后易乏力,腰、髋部疼痛,甚至继发性髋臼处发生骨性关节炎,疼痛逐渐增加,走路困难。

三、检查方法

儿童期,髋关节脱位的患儿,临床检查可发现患侧下肢可有缩短,可表现为Allis征。

左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检查Allis征时患儿双膝高低不等(图中白色虚线所示),即Allis征阳性。

一般来说,对于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可用于判断髋关节发育良好还是异常,是帮助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和如何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年龄大于6个月、股骨头骨化中心已出现的婴幼儿来说,髋关节超声已不适合作为辅助检查手段,此时应使用骨盆X线平片进行髋关节检查。

四、治疗方法

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患儿的年龄、病理情况、是否行走负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1.非手术治疗:多适用于年龄小于18个月以下的患儿

1)Pavlik吊带或者Tubingen髋屈曲矫形器是保守治疗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6个月以下婴儿的髋臼发育不良、半脱位以及Ortolani征阳性的全脱位治疗。一般需3-6个月时间。

2)牵引复位:适合于6个月以下、TonnisⅢ以上脱位、内收肌挛缩较重的病例。

3)手法复位:适合于6月~18个月年龄的婴幼儿的治疗。经典的治疗方案包括充分的术前牵引、内收肌松懈和闭合复位。

2.手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切开复位,去除妨碍复位的软组织结构,实现股骨头中心性复位;二是通过骨盆和股骨截骨等方法矫正髋臼和股骨近段畸形。

五、早期治疗后的日常护理

(1)保持外固定的有效性:髋关节屈曲90°,外展外旋位,以利于髋关节及周围韧带肌肉正常发育。

(2)穿连衣袜套的患儿,勿去掉连衣袜套,以免再次脱位,保持干燥,保证持续穿着4个月。

(3)更换石膏时注意保持髋关节稳定,变换固定体位时应注意保护髋关节,防止过多移动而发生再脱位。

(4)对各种外固定器具,一经固定稳妥后及时检查对皮肤、肢体有无摩擦、卡压等现象。

(5)注意倾听患儿啼哭及幼儿主诉,发现异常时注意观察血液循环、检查外固定装置,预防压疮发生。

(6)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日定期为患儿擦浴。

(7)蛙式石膏固定治疗时,冬季要注意保暖。可抱起患儿在房间或室外玩耍,让患儿呼吸新鲜空气,保证必要的晒太阳时间。(8)非住院治疗的患儿,应详细告知固定位置的重要意义,使家长不会因各种原因而随意解除外固定装置。

(9)向家长宣传有关育儿知识。

六、手术切开复位后石膏/支具护理:

1.手术后石膏固定护理:

术后随时观察手指或足趾的温度、颜色、感觉、活动,若有偏冷、颜色苍白、感觉麻木、活动差等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落实每天2次的翻身拍背工作,防止肺部感染、皮肤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当天避免过多活动,给予抬高患肢,指导患儿适当的进行足趾的被动屈伸运动。

2.手术后支具固定护理:

注意皮肤护理,特别是骨突处部位(膝关节、背后的尾骶部、足跟及足踝)要用毛巾等柔软物垫好,防止皮肤压红。容易受压部位需要按摩,用手掌大小鱼际(掌根处)按揉,忌用手指摩擦。手术当天可打开支具上盖给予透气、擦身,术后第2-3天可在翻身后打开支具后盖,给予透气、擦身、按摩拍背(其余同髋关节脱位石膏固定)。

七、髋人字型支具/石膏翻身方法

(1)每日2次翻身拍背,在住院期间学会给患儿翻身。

(2)去枕松床尾,病人头偏向对侧,双手放于胸前。

(3)双手扶住石膏固定侧肢体,将肢体轻轻抬起,病人背向护士。

(4)腾出一手拿支垫物垫于患肢或将患肢放于对侧床档。

(5)注意保暖。

翻身

拍背:空心掌,由下到上,由外到中央

八、治疗后注意事项:

(1)告知家长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干燥、不变形。

(2)一般术后3个月~6个月即可下地负重行走,但具体时间根据医生医嘱,在未得到医生允许前,建议卧床休养为主,忌站立、蹲、跪、盘腿。过早下床负重运动会导致股骨头上覆盖的骨未愈合导致手术失败和髋关节不对称、疼痛、股骨头缺血坏死、变形及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直。

(3)鼓励运动,康复后运动量可以与正常儿童一样,但是对关节磨损和冲击较大的运动要适度。循序渐进的参加各种运动,如长跑,跳高,跳远等,避免竞技性运动。

如有建议请发送至邮箱:nice_moon

.







































白癜风初期症状有哪些
北京知名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zl/71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