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髋关节的结构及韧带

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

髋臼深,关节囊厚而坚韧。股骨颈的前面全部包在关节囊内,后面仅内侧2/3包在囊内,外侧1/3露于囊外,关节囊后下部较为薄弱,髋关节发生脱位时,股骨头大多脱向后下方。髋臼呈倒置半球形,占球体的~,位于髋关节外侧的中部,轴前外下方,髋臼是由耻骨、坐骨、髋骨三部分组成.髋关节的顶部占髋臼面积的2/5,由髂骨组成,后壁占髋臼的2/5,由坐骨构成,前臂占髋臼面积的1/5,由耻骨构成,髋臼的上部厚而坚强,在直立时可将躯干的重量传达至股骨头。

髋关节的韧带包括:

1.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囊之前,紧贴股直肌的深面,呈倒置Y型,与关节囊前壁紧密相连,长而坚韧。起于髂前下棘及其后50px的髋臼缘,向下分为二岐,外岐止于转子间线的上部,内歧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二岐之间韧带甚为薄弱,有时形成一孔,因髂腰肌被覆其上,肌下滑膜囊即与关节腔相通。髂股韧带纤维方向是向下向外。

2.坐股韧带位于关节囊后面,略呈螺旋形,较薄弱。起自髋臼的后下部。向外上经股骨颈后面,移行于关节囊轮匝带,止于大转子根部。能防止髋关节过度内收缩内旋。

3.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囊的前下方,起于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与髂股韧带二岐形成N字形,可限制髋的外展活动。

4.轮匝带为关节囊在股骨颈部深层纤维的环状增厚部分,环绕股骨颈中部,能约束股骨头之向外脱出,尚具有扶持力,在股骨颈后部纤维较浅。

5.股骨头韧带为关节囊内的三角形纤维带,扁平状,起于髋臼横韧带和臼切迹,止于股骨头凹,为滑膜所包被。

髋关节的锁定位及松弛位

髋关节的锁定位是髂股韧带、坐骨韧带、耻骨韧带较为紧张的状态。患者平卧位,治疗师将患者患肢伸出治疗床,后伸20°左右,髋关节外展、内旋。对于髋关节无力、松弛的患者可让患者多保持此体位,截瘫患者在支具的辅助帮助下也需维持此体位,达到稳定髋关节的目的。

髋关节的松弛位是髂股韧带、坐骨韧带、耻骨韧带较为放松的状态。患者仰卧位,治疗师将患者保持屈髋90°,膝关节伸直,髋外展外旋位。治疗师双手环抱患肢上部,对于髋关节紧张的患者可做髋关节活动术及松动术,达到接触髋关节紧张的目的。

二、髋关节肌肉及神经

1、神经

髋关节的前、后方各有两条神经。前方的神经来自股神经及闭孔神经,后方的来自臀上神经及坐骨神经。1)、股神经:

位于股动脉的外侧,立即分成多条肌支和皮支,其中有两条神经一直伴动脉和股静脉下行,即隐神经及其外侧的股内侧肌支。来自腰2~腰4,腰丛各支中最粗者,在髂凹内行走于腰大肌与髂腰肌之间,发出肌支至该两肌,通过腹股沟韧带到大腿后,立即分为下列各终支并支配其分布区的肌肉及皮肤①股四头肌肌支;②隐神经,分布于髌下方,小腿前内侧面至足的内侧缘;③前皮支,分布于大腿前面。

2)、闭孔神经:起自腰丛,伴闭孔血管出闭膜管后分为前、后两支。前支行于短收肌浅面,分支至长收肌、股薄肌及髋、膝关节。后支行于短收肌深面,分支支配闭孔外肌和大收肌。其皮支由前支发出,分布于股前区内上部的皮肤。穿闭孔,伴闭孔动脉走行,支配股内侧肌。

3)、臀上神经:臀上皮神经为第1~3腰神经后支之外侧支,在股骨大转子与第三腰椎间连线交于髂嵴处平行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部皮肤,一般不易摸到。

4)、坐骨神经:

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大结节连线中点稍内侧降至股后,于股二头肌长头深面达腘窝。一般在腘窝上角附近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2终支。

2、肌肉

1)、髋屈肌

(1)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窝;腰大肌长形,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向下两肌相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有屈髋、髋外旋的作用。

(2)股直肌:股四头肌的一部分,起自髂前下棘,与其他三个头形成一条肌腱,环绕髌骨,向下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有屈髋、伸膝的作用。

(3)缝匠肌:呈扁带状,是人体最长的肌,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有屈髋、屈膝、大腿外旋外展、小腿内旋的作用。

(4)阔筋膜张肌:起自髂前上棘,肌腹被包在阔筋膜的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有屈髋、外展、内旋的作用。

2)、髋伸肌(均由股神经支配)

(1)臀大肌:起自髂骨、骶、尾骨及骶结节韧带的背面,肌束斜向下外方,以一厚腱板越过髋关节的后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有后伸并外旋大腿的作用。

(2)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侧,有长短二个头,起点长头:坐骨结节,短头:股骨粗线。止点:腓骨头。有屈膝、伸髋的作用。

(3)半腱肌:位于大腿后侧,起自坐骨结节,终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有伸髋、屈膝并微内旋的作用。

(4)半膜肌:位于大腿后侧、半腱肌的深面,以扁薄的腱膜起自于坐骨结节,终止于胫骨内侧髁后面。有伸髋、屈膝并微内旋的作用。

3)、髋关节的外展肌

包括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这三条肌肉在人体运动及步态中最重要,如:臀中肌无力时,行走时步态异常,出现“鸭步”。

(1)、臀中肌位于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为羽状肌。起于髂骨外侧面,止于股骨大转子。在髋关节外展中作用最强。

(2)、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面,其形态、起止、功能及血管神经分布都与臀中肌相同。起于髂骨外侧面、臀前线和臀后线之间,止点于股骨大转子.故可将此肌视为臀中肌的一部分,主要的功能、原理及锻炼的基本动作也大致一样。

主要的功能是:在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前部使大腿屈和内旋;后部使大腿伸和外旋.这两块肌肉是我们平时生活中走路站立保持良好的姿势的重要肌肉。   原理:在走路时,保持躯干正直,髋相对固定,在提腿跨步时由臀中肌和臀小肌收缩抬高.   锻炼的基本动作:如站立侧踢腿.侧卧负重踢腿.可以发展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力量。

(3)、阔筋膜张肌起于髂骨翼外表面前侧,肌腹被包在阔筋膜的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

髋关节的保护原则:1、减轻体重2、助行器辅助(健侧辅助)3、避免上肢负重4、避免患侧髋关节单独负

4)、髋关节内收肌

髋关节的内收肌包括耻骨肌,内收长肌,内收短肌,内收大肌伸肌头及内收肌头,股薄肌。

(1)、耻骨肌起于上耻骨枝上的耻骨线,止于小转子后下方的耻骨线,起到髋内收、髋屈曲,由闭孔神经支配,内收长肌起耻骨体前表面,止于股骨粗线中三分之一。

(2)、内收短肌短肌起下耻骨枝前表面,止于股骨粗线上三分之一,起到髋内收、髋屈曲的作用,由闭孔神经支配。

(3)、内收大肌——伸肌头(后头)近端附着于坐骨粗隆,远端附着股骨远端的内收结节,起到髋内收、髋伸直作用,由坐骨神经的胫神经支配。——内收肌头(前头)近端附着于坐骨粗隆,远端附着于股骨粗线,起到髋内收、髋屈曲的作用,由闭孔神经支配。

(4)、股薄肌:起于下耻骨枝及耻骨体,止于胫骨近端内侧,起到髋内收、髋屈曲、膝屈曲、膝内旋的作用,由闭孔神经支配,是鹅足肌的一支(缝匠肌,股薄肌,半键肌)。

内收肌群的功能性考量:内收肌在下肢发力中有很重要作用,例如踢足球。非发力侧内收肌在踢球动作中也发力,起到骨盆加速向下外的作用,对发力侧内收动作起到很大辅助作用。内收肌执行动作,髋关节在屈曲50°——60°以前位时,内收肌辅助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收肌拉力线在髋关节转动轴前方),当髋关节屈曲大于50°——60°时内收肌又变成了髋关节的伸肌(内收肌拉力线在髋关节转动轴的后方)起髋关节后伸,内收作用。但是内收大肌伸肌头(后头)始终起髋关节伸展作用。

5)、髋关节的主要内旋肌及外旋肌

主要内旋肌:

(1)、臀中肌(前部纤维):起于髂骨翼外面,止于股骨大转子。

(2)、臀小肌:起于髂骨翼外面,止于股骨大转子。

(3)、阔筋膜张肌:起自髂前上棘,肌腹被包在阔筋膜的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内旋肌的功能考量:当髋内旋肌出现不必要的内旋优势时,会出现蹲踞步态(剪刀腿),常出现于小儿脑瘫患者。因小儿脑瘫患者常有髋关节屈曲挛缩,使得髋内旋肌与股骨大转子之间的夹角更接近于垂直,在内旋肌肌力不变的情况下,会出现过度的内旋,产生蹲踞步态。

主要外旋肌:

(1)臀大肌:起自髂骨、骶、尾骨及骶结节韧带的背面,肌束斜向下外方,以一厚腱板越过髋关节的后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2)缝匠肌: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3)六条短小外旋肌:

①、梨状肌: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后面。

②、股方肌:起自坐骨结节,向外止于转子间嵴。

③、上孖肌:起于坐骨棘,止于股骨大转子内侧。

④、下孖肌:起于坐骨结节和闭孔内肌肌腱,止于大转子内侧。

⑤、闭孔内肌: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肌束向后集中成为肌腱,由坐骨小孔出骨盆转折向外,止于转子窝。

⑥、闭孔外肌:起自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的后方,止于转子间窝。

外旋肌的功能考量:当人体进行急停急转的动作时,能帮助骨盆制动,迅速的从运动状态改变为静止。例如跑步急停,最后一步右脚在前时,右脚作为固定端,右侧外旋肌的收缩,可使骨盆向左侧后方旋转,从而使骨盆从向前运动的状态迅速停止。

三、髋关节的粗略评估

粗略运动性评估:

1、感受经末端的手感,活动范围。

2、患者有无疼痛感。

3、关节活动有无受限。评估时要对髋关节做各个方向的活动,双侧进行对比。

常用试验检查:

1、Patrick试验(类“4”字试验):患者仰卧,一侧膝屈曲并将足跟放置到对侧伸直的膝上。检查者用一只手下压屈曲的膝(此时髋关节在屈曲、外展和外旋位),并用另一只手压对侧骨盆,可引出对侧骶髂关节疼痛则视为阳性。

2、Ober试验:患者侧卧,健侧在下,并使髋膝呈屈曲状。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手握住患者踝部,使膝关节屈曲90°状,之后屈髋、外展再伸直。此时放松握踝的手,使患肢自然落下,正常人应落在健侧的后方,如不能落下(或落在健肢的前面)则为阳性。

3、Thomas试验:又称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患者仰卧,将健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大腿紧贴腹壁,使腰部接触床面,以消除腰前凸增加的代偿作用。再让其伸直患侧下肢,若患肢随之翘起而不能伸直平放于床面上,即为阳性体征。说明该患侧髋关节有屈曲挛缩畸形。

四、髋关节的精细性运动评估

1、前髋、后髋

检查评估:患者仰卧位,髋关节半屈曲,膝关节屈曲,治疗师用腋下夹住患者股骨远端做纵轴牵引,用双手虎口抱住大约股骨颈的位置,做上下滑动,手感运动终末端,双侧对比髋关节滑动的范围,避免暴力,如:一侧股骨头下滑相比对侧活动受限(前髋),一侧股骨头上滑的相比对侧活动受限(后髋)。在评估中,髋关节上滑、下滑活动范围相对大的一侧为Dysfunction,确定Dysfunction后,在做MET及徒手治疗。

2、内旋、外旋

内旋:患者仰卧位,治疗师双手抓住患者踝关节处,双侧髋关节半屈曲位,双侧髋关节内旋,对比双侧髋关节内旋的活动范围,如,一侧内旋活动范围较另一侧内旋活动范围小,那么活动范围相对大的一侧为Dysfunction,确定Dysfunction后,在做MET及徒手治疗

外旋:患者仰卧位,治疗师双手交叉抓住患者踝关节处,双侧髋关节半屈曲位,双侧髋关节外旋,对比双侧髋关节外旋的活动范围,如,一侧外旋活动范围较另一侧外旋活动范围小,那么活动范围相对大的一侧为Dysfunction,确定Dysfunction后,在做MET及徒手治疗。

3、外展、内收

内收: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抓住患者踝关节处,一手触摸股骨大转子,髋关节半屈曲位,使之内收超中立线,然后对比双侧髋关节内收的活动范围,如,一侧内收活动范围较另一侧内收活动范围小,那么活动范围相对大的一侧为Dysfunction,确定Dysfunction后,在做MET及徒手治疗

外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抓住患者踝关节处,一手触摸股骨大转子,髋关节半屈曲位,使髋关节外展,然后对比双侧髋关节外展的活动范围。如,一侧内收活动范围较另一侧内收活动范围小,那么活动范围相对大的一侧为Dysfunction,确定Dysfunction后,在做MET及徒手治疗

五、髋关节的调整技术(放松技术)

患者髋关节无论处于前髋后髋,内外旋,外展内收情况都要先做髋关节达到调整技术。患者仰卧位屈曲患侧髋关节,治疗师肩膀扛在患侧微曲的膝关节处往起扛患肢,双手环抱患肢大腿根部往下牵拉,肩膀与双手相对用力起到牵张松动关节的作用,然后双手将股骨头上下滑动,左右滑动放松股骨头周围肌群、韧带起到髋关节放松的作用。

1、前髋关节的调整(股骨头向下滑动受限)增加股骨头向下滑动。

1)、前髋Thrust(顿拉技术):患者仰卧位,在治疗过程中要内旋髋关节(由于生物力线的原因,髋关节屈曲往往稍外旋),屈髋屈膝90°,治疗师用肩膀顶住膝盖往下压,双手抱患侧大腿根部往下压股骨头使其下滑,当到运动障碍终点时双手继续用力将股骨头向下压,避免暴力对髋关节的损伤。

2)、前髋的MET: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治疗师站在患肢同侧用一手及身体下压膝关节另一手扶健侧膝关节防止代偿到运动障碍点,然后让患者用15%--20%的力量伸患侧髋关节非膝关节伸对抗治疗师5到10秒,髋伸肌群将股骨头牵拉下滑,继续寻找运动障碍点做伸髋动作,做5---10组。

2、后髋的调整,增加股骨头向上滑动

1)、后髋的Thrust:患者俯卧位,髋关节稍外旋(由于生物力学原理髋伸展位时髋稍内旋),治疗师站在患者健侧下肢旁,屈曲膝关节。一手放膝关节前方做髋后伸动作,另一手放臀横纹处,当将髋伸展到运动障碍点时双手相对用力增加股骨头向上滑动。

2)、后髋的MET:与后髋Thrust体位一样,双手相对运动到髋关节后伸运动障碍点让患者用15%--20%的力量屈曲髋关节对抗治疗师5到10秒,再次双手相对运动寻找运动障碍点做屈髋动作,做5—10组。

二、髋关节调整技术---内外旋、内收、外展

1、内旋障碍MET: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90°,治疗者用身体和一只手固定髋膝关节,另一手置于踝关节处,外旋至最大角度时,即运动障碍点,然后让患者用15%—20%的力量对抗治疗者作内旋动作5—10秒,放松,继续寻找运动障碍点重复上述动作5—10组。也可患者仰卧伸直双下肢,使之外旋并固定,作上述动作。

2、外旋障碍MET: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90°,治疗者用身体和一只手固定髋膝关节,另一手置于踝关节处,内旋至最大角度时,即运动障碍点,然后让患者用15%—20%的力量对抗治疗者作外旋动作5—10秒,放松,继续寻找运动障碍点重复上述动作5—10组。也可患者仰卧伸直双下肢,使之内旋并固定,作上述动作。

3、内收障碍MET: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治疗者位于患者健侧,使患侧做最大幅度外展并固定,然后让患者用15%—20%的力量对抗治疗者作内收动作5—10秒,放松,继续寻找运动障碍点重复上述动作5—10组。也可患者仰卧伸直双下肢,使患侧外展并固定,作上述动作。

4、外展障碍MET: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治疗者位于患者健侧,使患侧做最大幅度内收并固定,然后让患者用15%—20%的力外展动作5—10秒,放松,继续寻找运动障碍点重复上述动作5—10组。也可患者仰卧伸直双下肢,使患侧内收并固定,作上述动作。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jc/7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