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现代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已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围绕着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乱象”也是越生越多,医院和专家都“自成一派”宣称自己的方法可以治好股骨头坏死,但对于治好的标准是什么却是三缄其口,导致患者真假难辨。

这也提醒了我们:在评价骨坏死保髋治疗的问题上,如何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明确的、可操作的疗效评价指标,让广大股骨头坏死患者治好病,少走弯路、少受罪、少花钱,显得非常必要和异常紧迫!

作为国内仅有的股医院,我院有责任有义务地去为广大骨坏死患者的保髋治疗“指条明路”,为此我院特在综合国际最新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和丰富诊疗经验,为大家总结出以下简明扼要、科学准确的“三大指标”,帮助大家练就甄别疗效的“火眼金睛”:

指标一疼痛是否显著和彻底消失

疼痛是导致患者患者寝食难眠和生活质量下降的最直接体现,严重时可以把患者折腾得眼泪直流、牙关紧咬、大汗淋漓、痛不欲生!所以解决疼痛问题是我们保髋治疗的首要之务,也是衡量保髋治疗是否有效的“金指标”之一。

1

首先是显著解决患者疼痛,按照骨坏死发展各阶段患者疼痛原因和程度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分期进行治疗:

早中期:

此时疼痛多为坏死导致的股骨头内的高压和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如滑膜炎症、骨髓水肿、关节腔内高压积液、组织肌肉粘连等,治疗的目的就在于清除炎症和释放骨内压,可以采用髓心减压、髋关节松解、O3生物水祛炎冲洗、可视微创针镜技术等进行对症治疗。

中晚期:

此时股骨头已经出现塌陷,髋臼出现骨质退变和增生,疼痛多为髋关节间隙变窄造成关节软骨发生摩擦引起的,此时就需要进行“防治塌陷”的治疗,如成骨因子技术、死骨刮除打压植骨、带血瓣的腓骨移植、陶瓷棒植入等,目的是清除坏死骨质、修复受损软骨、增大髋臼关节间隙。

2

但要想疼痛彻底消失,光做以上这些还是不够的,还需对因治疗,彻底解决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导火索”—缺血!根源供血问题不解决,就算清除了坏死骨填充了新骨,新生骨还是会照样面临缺血“饿死”的恶性循环!

此时就需要我们重建股骨头血运,打通股骨头的供养通道,使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能够进入,炎症等代谢产物出得来,随着病灶麻痹的神经大量复活、贯通,疼痛将显著降低直至彻底消失。可采取DSA血管融通技术+高能聚焦冲击波技术“里应外合”恢复股骨头内外血运,可大大缩短股骨头坏死康复疗程。

小结

对待股骨头坏死疼痛的治疗,一定要切记是“治”不是“止”!股骨头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并且坏死骨区被一层硬化骨带隔绝着,口服药物和外敷膏药很难“直达病所”,所以就需要我们借助微创和手术的方式进行介入治疗,欺骗性的一味止痛只会让神经更加麻痹,不仅会造成疼痛反复的出现还会有加速病情恶化的风险,非常不可取。

指标二髋关节活动度是否改善

除了疼痛外,髋关节活动受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是肉眼可见的,很多患者或多或少都有走不远、腿乏力、瘸腿、蹲不下、跷不了二郎腿等困扰,有些更甚连穿袜、如厕等都难以自理。因此,改善髋关节活动度是衡量保髋治疗是否有效的第二大“金指标”。

1

第一是解决患处疼痛,早中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关节受限是因被疼痛“牵制”的,成功治痛后髋关节活动自然会改善(治疗方案参考指标一)

2

而对于中晚期的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除疼痛外,关节面的塌陷、髋臼间隙变窄、废用性肌肉萎缩等都是导致其起身困难、走路跛行的“元凶”!为此,治疗需分为“防治塌陷”和“功能锻炼”两步进行。

防治塌陷

目的是帮助患者调整髋臼关节间隙,增强股骨头弹性软骨与纤维软骨的力学性能,改善单位体积内骨小梁密度和强度,修复骨结构。我院保髋技术有:成骨因子技术、PRP软骨修复技术、带血管的腓骨移植、陶瓷棒植入等。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作为术后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含物理牵引、开合法、空中自行车法、旋转法、按摩等,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肌力、平衡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加快恢复关节活动功能,在此期间还需患者加强“自我管理”,如谨遵医嘱,减轻负重等。

检查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是否改善,可以看以下三点:

第一步:看关节活动的幅度

如下肢蹬、抬、盘等,改善就说明韧带肌腱恢复了弹性张力

第二步:看关节活动的力量

如行走、弯腰、下蹲等,改善就说明韧带肌腱恢复了弹性张力且被修复得更加丰盈

第三步:看关节活动的灵敏度

如步长、步幅、步速等,改善就说明神经大量复活,恢复了灵敏的传导调节功能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zz/112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