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骨是一个不整形的扁板状骨,由三个部分组成,髂骨在上,耻骨在前下,坐骨在后下,三骨的会合处为髋臼,两侧的髋骨在前部借耻骨联合相连。

髋骨位于躯干与下肢之间,有传达躯干重力于下肢的作用,其内侧面与骶、尾共同组成骨盆,有保护骨盆内部脏器的作用。

在髋臼的下部,耻骨与坐骨支形成一个不整椭圆形的孔,称为闭孔,被闭孔膜所覆盖,只在上部相当于闭孔切迹部分留一个小缺口,闭孔血管及神经由此通过。

髂骨与耻骨上支在前相连结的部分形成髂耻隆起,显著凸出。髂骨与坐骨的相接部分比较不显,在闭孔下部的缩窄部分相当于耻骨下支与坐骨下支的连结点。

1.髂骨

髂骨呈扇形,扁柄朝下,与坐、耻骨相接,扇面的展开部分即髂骨翼,翼的上缘为髂嵴,蟠曲呈S形。

髂嵴的内、外二缘锐利,称为内、外唇。

髂嵴前部的内唇有腹横肌及腰方肌附着,外唇有阔筋膜张肌、背阔肌、腹外斜肌及臀中肌附着。内、外二唇之间有一不明显的中间线,有腹内斜肌附着。通过肌肉附着面的骨孔有不少营养上述肌肉的血管进入骨内。

由于髂嵴位置表浅,骨质厚而松,又具有肌肉附着多及血供丰富等特点,常用于植骨取材。

髂嵴的前后两端均有隆起部分,前端为髂前上棘,非常显著,是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一部的起点,腹股沟韧带横过它与耻骨结节之间,在它的下方约5cm处有股外侧皮神经的后支越过。

在髂前上棘的下方,相当于髂骨前缘的中点,另有一个隆起,即髂前下棘,是股直肌直头的起点。在髂前上棘的后上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隆起,称为髂结节,为髂嵴最高点。

髂后上棘位于臀后部的一个小凹陷内,是骶结节韧带的部分起点,

其下方有髂后下棘,相当于骶髂关节的最后部,髂骨的后缘在髂后下棘的部分参与做成坐骨大切迹。

髂骨翼外侧面(或臀面)的前部向外凸出,后部参与做成骶髂关节,朝内凹进,

髂骨内侧面(或骨盆)分前、后二部,前部为髂窝,线滑而凹陷,构成大骨盆的后外侧壁。下方以弓状线与髂骨体为界。内侧面的后部为耳状面,粗糙不平,与骶骨的耳状面构成骶髂关节。耳状面的前上部宽广,后下部狭窄,其前下方的耳前沟,女性较男性深宽。

自骶髂关节到髋臼,骨小梁呈纵行排列,与压应力及弓状线的走行相一致,张力骨小梁与压力骨小梁垂直相交。

在髂骨盆面及臀面,各有一个滋养孔,少数可为双孔、三孔或无孔,多位于弓状线内侧端的外后上方

2.坐骨

坐骨体近似锥形,构成髋臼的后上部。

坐骨体的外侧面有闭孔外肌附着。内侧面线滑,构成小骨盆侧壁的一部分,有闭孔内肌附着,后面为髋关节囊的附着部,其下部有一宽的闭孔切迹。

坐骨上支的前缘形成闭孔的后界。坐骨下支的前端移行为耻骨下支。

坐骨结节在坐位时是支持身体重量的重要部分,外观呈卵圆形,切面呈三角形,骨质粗糙而肥厚,股后肌群,如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大收肌坐骨部均起于上,这些肌肉均上屈膝、伸髋的肌肉,由于这些肌肉的牵引,坐骨结节发生一个牵引骨骺。除以上四条肌肉外,坐骨结节的外侧缘尚有股方肌起始,其内侧缘下部是骶结节韧带的附着处,在此附着点以上有闭孔内肌腱通过,显得平滑。在肌腱与骨骼之间存在一个滑液囊,这部分同时参与形成坐骨小切迹。自坐骨后缘有向后突出的三角形坐骨棘,有肛提肌、尾骨肌、上孖肌及骶棘韧带附着,作为坐骨大、小孔的分界。

3.耻骨

耻骨体及耻骨支的附近是五个股内收肌的起处,向下放射,止于股骨嵴等处。

耻骨上缘同时尚是腹直肌的止点及锥状肌的起处。耻骨上支下面有自前外侧向后内侧经过的闭孔沟,有闭孔血管、神经通过。耻骨上支上缘锐薄,称为耻骨梳,有陷窝韧带及反转韧带附着,耻骨梳向前终于一个隆起部分,名耻骨结节,是腹股沟韧带的内侧起点。

(文本选自百川脊柱医学系列丛书之《脊柱形体结构学》节段,作者:黄开斌)

百川健康文化中心:

-

网址:







































鍖椾含娌荤櫧鐧滈鍘诲摢瀹跺尰闄?
鍖椾含鐪嬬櫧鐧滈鐥呭摢涓尰闄㈡渶濂?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yy/27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