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扁平髋专科治疗医院 >> 扁平髋诊断 >> 张建青教授高原地区中老年妇女健康宝典
一、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主要是疼痛,其次为身高下降、驼背、骨折及呼吸系统障碍等。
1.疼痛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其原因主要是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强,骨转换加快,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坏甚至部分消失,这些病变刺激骨膜而引起全身骨痛,以腰背痛最为多见。此外,在脊椎的椎体因骨质疏松而出现压缩性骨折时,虽无明显的外伤史,也会出现严重的腰背疼痛。也有部分患者主诉在步行后出现脚后跟痛。此外,根据负重能力的调查表明,健康人负重力平均达76公斤,而骨质疏松患者仅能负重26公斤,明显低于正常人。当这些患者的负重只有常人一半时,他的腰背部肌肉就必须进行超常的活动,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逐渐导致肌肉疲劳,出现肌肉痉挛,从而产生肌肉及肌膜性腰背疼痛。这种疼痛虽然不是来自骨骼,但和骨质疏松密切相关,其治疗也需要从骨质疏松的治疗入手。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部疼痛应注意同腰扭伤和腰肌劳损相鉴别。
2.身长缩短和驼背
在由松质骨和密质骨组成的骨骼中,松质骨更易于发生骨质疏松改变。组成人体脊椎的脊柱骨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脊柱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和骶尾骨组成,每一椎体高约2厘米。骨质疏松时,椎体内部骨小梁被破坏,数量减少,变得疏松而脆弱,正常压力下即可导致椎体变形。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整个脊椎可以缩短10~15厘米,从而导致身长缩短,头到耻骨与耻骨到足根的比例小于1.0。
人体脊椎椎体的前部,几乎全部由松质骨组成,24节椎体,每节前方压缩1毫米,即可导致脊柱前屈。那些活动度大且负重量较大的椎体如第11、12胸椎和第3腰椎,可出现显著变形或压缩性骨折而使脊柱前倾并加重背屈而形成驼背。随着驼背程度的加重,患者腰背痛会更加明显。驼背本身也是身长缩短的原因之一。
3.易于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是在常人不足以引起骨折的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或是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等室内日常活动中,即使没有较大的外力作用也可发生骨折,且骨折发生的部位比较固定,好发部位为胸、腰椎椎体、桡骨远端、股骨近端、踝关节及骨盆等。骨折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绝经时间及骨质疏松的程度密切相关。
首先是脊椎的压缩性骨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以绝经后妇女最为多见,60~7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骨折主要发生在胸腰椎的移行处,以第12胸椎多见,其次为第1腰椎和第11胸椎。由于此种骨折的部位仅限于椎体,不影响椎弓,故很少导致脊髓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身长缩短及弯腰驼背。
其次是桡骨远端骨折,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率自更年期开始上升,绝经后至65岁左右发病率剧增,最常见的原因是手腕着地(例如平地摔倒时)或负重。骨折后出现腕关节上方明显肿胀、疼痛,桡骨远端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手指做握拳动作时疼痛加重。
最为严重的是股骨颈骨折,它是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症状最重,并发症最多,治疗最为棘手的一种,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女性,70岁以上发病率剧增。股骨颈含有丰富的松质骨,是骨质疏松症进展过程中较最受累的地方。骨折发生后手术治疗的效果不好,断端难以愈合,患者常卧床不起。长期卧床易发生肺炎、褥疮和静脉炎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常常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此外尚有踝关节骨折、髋部骨折等,其发病原因、表现及后果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再赘述。
附图:如果不防治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长骨质自然发展的变化状况
4.呼吸功能障碍
骨质疏松症患者胸椎的变形和压缩性骨折使脊柱后弯,胸廓变形,肺容量缩小,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均缩小。在残气量不变的情况下,肺部有效的气体交换面积缩小,患者较易出现胸闷气短等。当患者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于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分度
1.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
首先应当仔细询问病史,了解生活习惯中有无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如体育活动少、矿物质摄入不足、抽烟、过量饮酒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等。绝经后女性出现身高降低、弯腰驼背,甚至无明显的外力作用而发生骨折时,基本可以考虑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当绝经后女性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身骨组织疼痛尤其是腰背部骨疼时,应高度可疑由骨质疏松症引起。对于高度可疑的病例可以开始治疗,同时采用骨密度仪检查以最终确诊及分度。
2.骨密度或骨矿含量检测
骨密度降低或骨矿含量减少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基本依据。根据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诊断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制订出我国目前通用的骨量诊断标准。该标准以峰值骨量的平均数为依据,较均数减少1个标准差以内为正常,减少1~2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减少2个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症,如伴有1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减少3个标准差以上时,虽无骨折亦可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症。此外,亦可用骨量丢失的百分率进行诊断。骨量较平均数减少12%以内属正常,减少13~24%为骨量减少,减少25%以上为骨质疏松症,如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37%以上,即使无骨折,亦可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3.X线照相法
此法是应用X线机对可疑骨质疏松的患者进行拍片,观察不同部位骨骼的密度、形状、骨小梁的数量、形态及分布等,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骨骼密度在X线片上表现为光密度的差别。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X线片的光密度增加,椎体与椎间盘的光密度差减少或消失,脊椎横向骨小梁减少或消失,纵向骨小梁稀疏或消失。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如骨骼强度进一步下降,致使骨骼形状改变,椎体呈扁平状、楔状、鱼椎状甚至出现压缩性骨折的变化时,可考虑为严重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患者的骨丢失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在X线片上有所表现,因而此法不适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但在尚不具医院,X线照相仍不失为一种方便实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4.与骨矿含量有关的生化检查
对可疑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有条件时应测定血、尿、便中有关矿物质的含量来间接了解骨矿代谢情况。骨组织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由无定形的钙磷混合物和羟基磷灰石晶体构成,故常用的检测指标有血清钙、磷及24小时尿钙、尿磷定量等。更年期或绝经早期(绝经3年内)患者可抽血查血中性激素的水平,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期待您的加入!!!Ineedyou!
中国妇产科在线通讯员征集令!!!
学术会议报道/专家采访/各地妇产科资讯投稿…更多精彩内容期待您的加盟
我们的联系方式:联系人:妇小帮
联系电话/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ys/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