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一般指先天性斜颈,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头向一侧偏斜的病症。婴儿出生并无畸形,约10天后出现肿块,逐步转变成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出现斜颈。先天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病,早期诊治对预防继发性头、脸、颈椎畸形是非常重要的。

本病属中医“筋伤”、“颈筋硬结”、“筋缩”、“筋孪”、“痉证"等范畴,病因病机为孕妇先天失养、胎儿禀赋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筋络不通,筋脉受阻缺少精血濡养而致经筋结聚,或由于孕体失护,跌扑闪挫,损伤胎儿颈部筋脉,瘀血阻滞筋络形成筋结,从而引起颈部偏斜。

西医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不清。一般认为本病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导致挛缩与变短,但引起此肌纤维化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可能的因素有产伤、局部缺血、静脉闭塞、宫内姿势不良、遗传、生长停滞、感染性肌炎,或者多种因素混合造成。常发生于高龄初产妇和臀位,通常认为颈部在宫内扭转,又因宫内体位限制直至分娩,导致肌肉的缺血、水肿以致纤维化,致使起于乳突止于胸骨和锁骨的胸锁乳突肌挛缩。还有线索表明因副神经的长期受压更加重了该肌肉的纤维化反应,因宫内限制还会出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足部畸形、患侧耳郭压迹变形以及同侧面部扁平,上述或可解释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成因。

小儿肌性斜颈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越好。中医推拿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效果较好。推拿具有舒筋活血,软坚散结作用。小儿肌性斜颈在发现并确诊后,就可立即开始行中医推拿治疗,开始对患处肿物做手法轻柔按摩,并伸展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每次伸展时维持2~3秒,每回做10~20次,每天做4~6回。推拿手法:1.用食、中指与拇指拿住患侧肌肉硬节处捏揉10~15分钟。2.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患侧胸锁乳突肌起点至止点推揉2~3分钟。3.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扳拉,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做被动扳拉活动,反复操作7~10次;然后用双手托拿住患儿头部向上牵引的同时向患侧旋转,做被动转头活动,反复操作7~10次。被动牵拉治疗中每一步手法应轻柔,切忌暴力,牵拉动作要持续而稳定。家庭治疗也是最为关键,可将推拿手法、被动牵拉手法教给患儿父母,嘱其在家中来完成,可加强治疗效果。在加被动牵拉,每次15~20次,重复4~6次/天。在家喂奶、睡眠以及玩耍时,都应重视姿势的纠正。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能使肌肉局部能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供,缓解肌肉痉挛。被动扳拉及转头活动能拉长伸展挛缩的肌肉,有助于恢复肌肉的弹性,改善和恢复颈部功能活动。

寻医问药

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ys/140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