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白癜风原因有哪些 http://pf.39.net/bdflx/131204/4302816.html
我对螳螂这种昆虫情有独钟,不知何时起,我就爱上了这种昆虫。特别在小学,我养过好几次螳螂。在南方(或整个中国),最常见的螳螂有三种:棕静螳、广斧螳和中华大刀螳。下面我逐一介绍。

棕静螳

棕静螳是这三者中体形最小的,一般是4到7厘米长,最小仅有1厘米。颜色大多为褐色、棕色的,也有绿色的,它们常出现在枯叶草丛里,这有利于它们躲避敌害。棕静螳身材细小,腹部是长条状,尾部是尖的。《昆虫记》中有对螳螂捕食足的详细描写,螳螂的捕食足分为髋、大腿和小腿三个部分,它的特别之处是大腿内侧有一块黑斑,黑斑上又有一块更小的白斑。由于棕静螳的性格比较温顺,加上体形较小,它平时只能捕食一些小型昆虫,比如苍蝇蚊子。在我所养的昆虫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棕静螳有两只,一只是身长4厘米的绿色雌虫;一只是身长只有2到3厘米的褐色雄虫,这正好可以配偶。我给这两只棕静螳配偶时,不会人们所想的那样,雌虫会吃掉雄虫,这一会再说。棕静螳寿命比较短,在交配完第二天,雌虫就产了一个卵,但没多久就死了,雄虫也一样。棕静螳的卵很小,像树皮上的疙瘩。后来,这卵孵化了,孵出了十几只小螳螂。它的幼虫极小,全身通黑,但我最后把它们放生了,因为我“养不起”,也找不到合适的食物。

广斧螳

广斧螳是我最喜爱的一种螳螂。大多数广斧螳是绿色的,也有部分是褐色的。如果养在特定的环境下(如背景是黄色的地方),它还能长成金黄色。在幼虫时期,广斧螳会把腹部向上卷起来,其它螳螂也都这样。它的腹部扁平、宽大。背板(即昆虫的胸部)呈一个长棍状,一般很短,连接着捕食足的地方会往外长宽一点。它最大的特征在髋上,长着三个小黄点,如果是更小更密的白点,那便是多刺螳。在它的翅膀上,有两个不大不小的白点,这是大多数螳螂都有的特征。广斧螳在螳螂界中只能算个中等的体形,通常有6到8厘米,虽然身材看起来很壮,但胆子却不怎么大。其性格不算凶猛也不算温顺,至少不会像棕静螳那样,等到猎物走到跟前才发起攻击。在我外婆家后山的果园里,有许多广斧螳,暑假时我抓了一雄一雌来养。我饲养的那两只广斧螳都长成虫了。它们在幼虫时都是绿色,但雄虫羽化后变为褐色,或许是因为我把饲养它的背景都布置成了棕色的背景,这令我很高兴。但没过多久,这只雄性广斧螳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死掉了,我也没法观察了。而雌虫羽化的比雄虫晚,当雌虫羽化后雄虫已经死掉了,所以我没能让它们配偶。不过雌虫羽化后很漂亮:全身通绿,背板内侧带些紫色的斑块,复眼上还有点淡淡的粉色。此外,雌性广斧螳很能吃,一次能吃6到7只成虫蚱蜢,幸好,喂一次之后在半个月内可以不用喂了。这只雌虫并不好动,喂饱后我把它放养在一盆绿萝上,但有次它失踪了,我也没找着。由于这两只广斧螳的消亡,我的观察没能继续进行下去。

中华大刀螳

中华大刀螳,简称华刀,是这三者中体形最大、性格最凶猛、寿命最长的一种。身长通常可达8到9厘米长,再大点能有10多厘米。体形壮、背板粗、腹部宽长,捕食足更是令人心生畏惧。颜色通常是绿色和褐色。翅膀可分为外翅和内翅,外翅是一个细长的椭圆形,有两种颜色,侧边是绿色,中间是褐色;而它的内翅是扇形,有点透明,就像可以折叠的扇子一样,黑色和紫色相间。我养的华刀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华刀雌虫,它有9厘米长,特别凶猛。我曾经抓了一只和它同样大的螽斯(一种杂食昆虫,有一对大额,可以咬断坚硬的甲壳)放在它面前,它也不惧怕,我目睹了它们的战斗过程。我将螽斯放入华刀的饲养盒里,华刀很快注意到了它。它盯着螽斯,螽斯还在盒子底部碰着墙,华刀已经暗暗出动了,它悄悄地靠近螽斯,突然就发起攻击了。华刀先是把捕食足甩出,砍在螽斯身上,紧紧抓住螽斯,螽斯立马挣扎,不停乱蹬腿,把华刀从壁上扯了下来,然后它们扭打在一起,盒子不断发出“嗒嗒嗒”的声音,螽斯的大额不断在咬空,不过螳螂更胜一筹,它将螽斯死死摁住,即使螽斯在踢腿,华刀却能大口大口地咬住它。不久后,螳螂就把螽斯杀死吃掉了。在前面讲述棕静螳时提到,螳螂在交配时雌虫并不会吃掉雄虫。对此,大部分人的印象是,雌虫吃掉雄虫当作是给卵的养分,而雄虫也是心甘情愿的,这是错误的说法。其实在螳螂交配时,雌虫会不会吃掉雄虫,取决于它是不是处于饱腹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取决于它饿不饿。在昆虫界里,并没有所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如果有,那只不过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罢了。像《昆虫记》这样的作品,是在文学角度上才有的,在科学里其实是不存在的。

昆虫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当我们了解了昆虫之后,就会发现昆虫世界是多么有趣的了。

作者:梁皓然指导老师:杨智慧学校:番禺二师附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ys/120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