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扁平髋专科治疗医院 >> 扁平髋护理 >> 李医生学艾灸读书报告系列之一高血压篇
非专业人士,学识浅薄,不正确及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得了高血压,大家多半会去看心血管专科的西医,医生给你开处方之余,一定会叮嘱你,合理饮食。怎么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热量。然后呢,不吸烟,不喝酒,注意休息好。你要是问医生,这病治得好不,答案肯定是只能控制,治不好,只能天天吃药。聪明的人呢,一定会去再看看中医,中医师会告诉你,完全能治好,中药汤剂配以针灸效果显著。中医师也会告诉你得合理饮食,原则也一样。为什么中西医都要你低盐、低脂、低热量?当了父母的人都晓得,婴幼儿食物里不要用盐或要尽理少加盐,因为怕伤到小孩的肾脏;脂肪高的食物会伤肝,吃多了会得脂肪肝,心脏五行属火,高热量也是火,本来心血管有问题了,再吃个高热量的食物,火上浇油,血压肯定会噌噌往上升。了解了这些,我们不难发现,心血管的问题根在肝和肾上,木肝水肾火心,水生木,木生火,火的问题不是出在水和木上,还能出在哪?中医对高血压的病理原因有解释:1、肝火上升或肝阳上亢2、肝肾阴虚,肝阳上亢3、阴阳两虚。第三种一般是疾病后期了。所以治疗高血压一定要调理好肝和肾,调理肝和肾的方法有好多,艾灸就是其中疗效显著的一种办法。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灸法:
艾灸取穴方案
1.足三里穴
使气血源源不断的生长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可将同侧手掌心正对膝盖骨中心,五指微张自然下扶,无名指指尖所触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穴。
2.内关穴
宁心安神
内关穴位于手臂内侧,腕关节横纹中央上2寸处,左右臂各有一穴。
3.曲池穴
清热去火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在尺泽与肱骨外上连接中点,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时,将手掌朝向胸口向上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尽头外侧的凹陷处就是曲池穴。完全屈肘时,则在肘横纹外侧的尽头处。
4.悬钟
泄胆火、清髓热、舒筋脉,平肝熄风,舒肝益肾
小腿外侧部,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凹陷处。或定于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之间凹陷处。
辩证施灸
症状一:面红耳赤,烦躁易怒
加灸:太冲、行间、肝俞
太冲
行气解郁
太冲穴位于脚背面,第1、2脚趾根部结合处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取穴时,沿脚拇趾和第2趾的趾缝往脚背方向比脚拇趾稍宽的距离,略呈凹陷的地方。
行间
疏肝理气
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
肝俞穴
散发脏腑之气
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
症状二: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加灸:太溪穴、三阴交
太溪穴
滋阴补肾
太溪穴位于内脚踝骨突出部位正后方的凹陷处,食指按压时会感觉到剧烈疼痛,左右脚各有一穴。
三阴交
滋阴降火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处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症状三:头痛,头沉,胸胃发闷,不思饮食,吐痰流口水
加灸:内关穴、丰隆穴
内关
养心安神,理气宁心
内关穴位于手臂内侧,腕关节横纹中央上2寸处,左右臂各有一穴。
丰隆
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高血脂症等
丰隆穴位于脚部外踝尖直上8寸,距胫骨前缘2横指宽处,左右腿各有一穴。
症状四:头晕,头痛
加灸:行间、阳陵泉、太阳穴
行间
疏肝理气
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
阳陵泉
生清降浊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外侧下方1寸、胫骨内侧突起的凹陷中,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顺着膝盖往下方约大拇指横款的地方,会摸到一个圆骨突起的地方,在它的前下方有一个凹陷出就是阳陵泉穴。
太阳穴
止痛醒脑,振奋精神
太阳穴在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沿眼角和眉尾中间的水平线延长向耳部摸,触到的头骨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由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或高血压兼肾脏病者,常小便不正常,腰痛,眼睑及下肢浮肿。可先循环灸以下穴(每日灸脐30分钟),俟肾脏病症好转后,再将下列三组穴与前述高血压常规灸穴合用。
灸序
穴灸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日
关远(单穴)
水道(双穴)
中极(单穴)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灸60分钟
2日
肾俞(双穴)
复溜(双穴)
各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3日
肝俞(双穴)
章门(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以上穴位,使用艾益生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灸过几个疗程待高血压控制住后,可加灸百会、痖门,对高血压的头晕头痛,预防中风有很好的疗效
“艾”心小贴士
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少吃多餐,避免过饱。
2.每日的食盐量应控制在2~5克。
3.经常吃一些富含钾的食物,如豆类、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等;根茎类蔬菜,如苋菜、油菜及大葱等;水果,如香蕉、枣、桃、橘子等。
4.经常吃鱼和果蔬,以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
5.注意补钙,可以多吃写富含钙的食品,如黄豆、葵花籽、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蒜苗、紫菜等。
6.多吃豌豆,黑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
7.经常喝茶,可以每天用4-6克茶叶(相当于2-3小包袋泡茶)冲泡,长期服用,对身体有益。
艾灸小常识
施灸时应遵循“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的顺序。“先阳后阴”的意思是先灸后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医里,后背属阳,前胸属阴。“先上后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后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后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后大,以便身体能逐渐适应,这是一般施灸的常规。
灸前灸后注意事项及调养
1.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温开水(水温应高于体温),艾灸时注意保暖,不要吹风,容易受凉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调。
2.对于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人、高热、昏迷、抽风、身体极度衰弱等情况时,不要施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3.失眠症患者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4.灸后要保持心情平静,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烦恼,这样才有利于使艾灸达到更好的疗效。
5.灸后适当多饮水(水温烫嘴皮子为宜)或多食稀粥,因为艾灸过程中会通过皮肤蒸发一部分水分,多饮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6.施灸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的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7.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几小时后再洗澡。
8.灸后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饮酒、不吸烟,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蛋白。不可饮食过饱,但可以少吃多餐。
9.灸后部分人会出现大便干的情况,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进行调理。
10.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节制,睡眠要充足。
11.不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每天上网、看电视的时间。
12.运动是最好的一种调养方式。灸后的运动可以散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