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扁平髋专科治疗医院 >> 扁平髋症状 >> 平足症老ldquo崴脚rdquo
俗话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一天平均要走步
一生的行走距离平均可绕地球4周
步行时,足部承重是体重的1.5倍
跑步时是体重的3-4倍
足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这种高强度负重导致全身大约20%骨骼肌肉问题发生在足部,然而足部健康问题缓慢、隐秘,不易引起大众的重视,被大部分人所忽视,使得足病初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愈发严重,甚至影响脊柱和髋、膝关节,导致后期治疗耗费高且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
脚的保养至关重要,成年人脚病起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01
5%是由于过度运动
02
11%来自走路不平衡
03
18%是因为上了年纪
04
64%因穿鞋不当
05
另有2%原因不明
,我爱脚
每年的5月29日是全球爱足日,,我爱脚,劳苦功高的脚脚,也需要我们的关爱。
医院骨科将联合浙大二院骨科足踝外科专家曹乐,开展大型义诊活动。欢迎广大足踝部位运动损伤、关节炎,扁平足、高弓足、拇外翻等各类足踝部畸形的患者前来咨询就诊。
义诊时间:5月25日(下周二)下午13:30-15:30
义诊地点:医院城西院区门诊一楼科教科门口
这些足踝问题,你有吗?
一、平足症
足弓是维持人体行走跳跃的正常保护装置,用来保护通过脚底的血管神经。要是足弓塌陷了,脚底整个和地面接触,血管神经就会被压迫。
正常的脚印应该是在前后脚掌之间,脚的内侧缺少一块。如果脚印是非常完整的,前后脚掌之间过度平滑,几乎没有明显的弧度,那要考虑是扁平足。
正常足弓(左)、高弓足(中)、扁平足(右)
的足印示意图
个人里至少有7个是扁平足。大部分平足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表现出什么异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部分平足者会变得足部容易疲劳,站久了会感觉酸痛不适,不能长时间行走,严重的还有脚跟外翻,前脚、中脚外展畸形等。这就发展成平足症了。
平足症的治疗
无症状平足
无症状的平足可以不治疗。但近年来医疗技术发展,多数医生认为平足者应在出现问题之前纠正畸形。
有症状平足
平足如果有症状,需要就诊,可能需要足垫等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平足如果属于柔韧可复性变形,称为柔软性平足,可以使用足垫来纠正下肢力线,从而缓解症状。
平足中足弓扁平,不能通过手法纠正,称为僵硬性平足。此时行走时足部没有代偿,足部疼痛,容易扭脚,此类情况下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
定制鞋垫固定
二、“崴脚”
“崴脚”医学称之为踝关节韧带损伤,是生活或运动的常见损伤,严重的可以导致踝关节骨折。
很多没有骨折的“崴脚”人群,对该损伤重视不够,没有进行正确的固定和功能锻炼。在急性期肿胀和疼痛消退后,有些人就正常生活工作了,有的甚至开始剧烈活动,结果导致“崴脚”反复发生,反复肿胀与疼痛。
“我能够活动,不可能有骨折”“还能走,没必要立即治疗”“足踝部外伤应立即予以热敷”等观点都是不正确的。足踝关节的结构非常严谨,既要满足行走、工作的活动范围,又要保持在活动中的稳定,其周围韧带发挥重要的作用。韧带损伤后,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会产生外踝疼痛综合症、距骨骨软骨损伤、踝关节慢性滑膜炎、跗骨窦综合征甚至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定。
“崴脚”的治疗
??立即制动,应用冰敷防止肿胀,如用毛巾包裹冰袋,环绕在受伤部位。一般每次冷敷20分钟,40分钟后可循环一次。
??受伤后,用弹力绷带简单固定。绷带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肢体远端的血运,导致组织或肢体坏死。
??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足踝放置在高于心脏的部位,这样可以减轻肿胀,缓解疼痛。
??咨询专业医生寻求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即使没有骨性损伤,仍建议应用活动性支具固定并配合功能锻炼。
三、后跟痛
后跟痛,医学称之为跟痛症,多见于中老年人或喜欢运动、行走的年轻人。跟痛症表现为早晨醒后脚底后跟内侧疼痛,多为钝痛,尤以刚下床时最痛。活动后,跟痛症可缓解,但走路一多易再发,有些患者下午加重。
跟痛症的原因很多,老年人多是由于跟骨后内侧的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或随着年龄增加跟骨脂肪垫萎缩或慢性炎症,跖腱膜跟骨起点反复牵拉损伤后的炎症,足底神经的卡压等。但目前仍没有很好的确诊手段,诊断与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经验。
后跟痛的治疗
??一般来说,清晨醒后下床负重前足踝关节与跖腱膜的背伸牵拉训练配合局部应用消炎止痛药物可以获得一定的改善。
??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可以应用特殊的足跟支具,减轻跖腱膜的张力。
??必要时可尝试局部封闭疗法。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切开松解跖筋膜或关节镜下松解跖筋膜。
四、“大脚骨”
拇外翻又称“大脚骨”,常见于女性,有数据统计90%以上的拇外翻都是女性患者。
拇外翻有多重原因。58%-88%的拇外翻有家族遗传史。另外,拇外翻很多由穿鞋导致,穿高跟鞋的患病率更高!
拇外翻的治疗
保守治疗
??改变穿鞋习惯:穿宽松舒适的鞋,避免对拇趾内侧的挤压和摩擦。
??使用矫正器:白天可以在第一、二趾之间夹一个硅胶软垫,晚上可以用专门的矫正夹板。
??矫正足部畸形:如果伴有扁平足,需要使用矫形鞋或者特殊的足弓垫进行矫正。
??锻炼足部肌肉:可以通过牵拉拇趾或夹弹珠的方式,坚持锻炼足部的肌肉保持紧绷不松弛。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而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和外观。
义诊团队介绍
曹乐
医学博士,浙大二院骨科足踝外科副主任医师。专注于各类足踝疾病的内外科治疗,包括拇外翻、扁平足、高弓足以及足踝部运动损伤、骨折等。发表多篇骨科、足踝外科论文,包括SCI杂志文章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骨干人才A类课题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担任第9版《曼氏足踝外科学》译者,第13版《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审校者。多次在AOFAS、SICOT、COA、CFAS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演讲。入选中国医师协会CAOS-EFASFellowship项目。年赴瑞士专业进修足踝外科,师从BeatHintermann教授。
倪增良
主任医师,大骨科主任。浙江省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四肢功能重建委员会委员、金华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金华市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金华市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委员会金华市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首届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区域医疗协作体骨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年被金华市卫生局评为金华市第五批名医。应康杰
主治医师。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年和医院和温医二院学习进修骨科和显微外科,擅长创伤骨科,手足外科,软组织损伤皮瓣修复等。李功明
主治医师。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骨科工作,擅长四肢,关节,脊柱、踝、足部骨折治疗;游离皮瓣移植、踇外翻、平足、高弓足等足部畸形矫正;周围神经嵌压松解等诊治。
方三华
主治医师。从事骨科10余年,曾在医院进修。擅长四肢,关节,脊柱、踝、足部骨折治疗;游离皮瓣移植、踇外翻、平足、高弓足等足部畸形矫正;周围神经嵌压松解等诊治。
唐观跃
副主任医师。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年至年任急诊科主任。从医30余年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医院进修神经内科、浙医一院ICU进修重症医学,擅长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疑难、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华胰腺病杂志》等国家级、省级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七篇,完成兰溪市级医学科研课题一项。曾荣获年度优秀职工荣誉。
劳君敏
主管康复治疗师。擅长各种骨关节与疾病康复,神经康复,熟练运用关节松动技术,Bobath技术,PNF训练技术,Rood技术,以及各种评定技术。医院康复科进修。科普原文
浙大二院骨科苗旭东、曹乐
编辑监制
浙大二院宣传中心
整合责编
党政办唐简妮
审核
张伟艳
戳在看,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