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闭塞是常见的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血管性疾患,在临床常表现为Leriche综合征和主动脉发育不全综合征(hypoplasiaaortasyndrome),以往外科血管重建及旁路移植术是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损伤大,特别不适于心、肺、肾功能不良的老年患者。主-髂动脉介入重建术是指采用球囊导管扩张(PTA)、支架置入及溶栓等介入腔内治疗等手段,重建主动脉-髂动脉原有的血管解剖结构和功能,达到改善下肢动脉供血的目的。

主-髂动脉疾病的患者可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间歇性跛行最常见,通常被患者描述为一只腿“抽筋、疼痛、紧缩、酸痛甚至麻木”,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缓解。尽管主要发生在小腿,但会不同程度地累及髋部、大腿及臀部或者与小腿并发。详尽的病史及体格检查能够帮助区分真正血管源性跛行和非血管源性的假跛行。

40—50岁、有吸烟史的女性有一种独特类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表现为腹主动脉远端弥漫性病变,称之为“主动脉发育不全综合征”。男性勃起障碍也可能是一种表现。阳痿可与间接性跛行同时或独立出现。Leriche综合征可同时包括下肢缺血和继发于主动脉远段闭塞的阳痿。既往无跛行的情况下突发一侧或者双侧下肢缺血症状提示原发的栓塞事件发生。先前有症状的患者突然出现症状加重提示先前狭窄的血管发生了闭塞。微血栓阻塞足趾动脉可能由主髂动脉疾病引起,表现为足趾局灶性的严重缺血,被称为“蓝趾征”。双侧同时出现“蓝趾征”提示主动脉、双侧髂动脉或者心源性的栓子形成。

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抽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个人或者家族性心脏病史、高脂血症、缺乏运动、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及高龄。

主-髂动脉疾病患者体检时常常发现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广泛的搏动减弱或者消失。有时在主髂血管听诊可闻及杂音。小腿、足部毛发的脱落及甲床营养不良改变是慢性缺血的体征。随着缺血的加重,患肢一抬高,皮肤可能出现红白相间的现象。最终,患者可能出现静息痛,此时被动体位可使患者肢体症状得到部分缓解。缺血情况更严重的时候,组织坏死可能伴随缺血溃疡发生。随着病情的进展,当坏死组织变得不可逆时就会出现坏疽。当缺血情况紧急时,肢体的活性应通过对毛细血管的再灌注、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评价来决定。

主-髂动脉疾病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血管重建、经皮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患者想要治疗的话,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患者的影响。不影响日常生活的轻微跛行不需要积极的干预,选择保守治疗并予以适当的随访是合理的。对于更严重的缺血表现,如静息痛或组织缺失,则不应该考虑保守治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跛行或经充分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考虑经皮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经皮介入治疗总体上来说有较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经皮治疗的少见并发症也是可能发生的。

动脉粥样硬化的解剖分布有三个不同的类型:1型—动脉疾病局限于腹主动脉远端及流出道良好的髂总动脉的患者。2型—动脉疾病累及流出道良好的髂外动脉的患者。3型—动脉疾病延伸至股动脉、腘动脉及两到三支小腿动脉的患者。无论是在治疗的血管还是在流出道血管当中,实际情况是疾病的范围越广,结果就越差;大血管治疗情况要比小血管好;患糖尿病人的情况要比没有糖尿病的人糟。

美国放射介入学会(SIR)基于动脉斑块的形态学特征及共存的疾病,公布了主动脉、髂动脉PTA治疗的指南。在临床实际情况和假定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分类都提出了治疗建议。指南提议将PTA作为短的、局限性狭窄治疗的选择。相反,对于有广泛病变的患者,其中包括长的慢性闭塞病变,PTA的作用很有限。值得说明的是,针对每种分类的建议仅仅作为考虑介入治疗时的指南。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评估患者的整体临床情况,并衡量与预期获益相比的潜在风险情况。

严重缺血的静息痛和组织缺失的患者是不能耐受长期保守治疗的,尤其是在有合适的介入治疗提供选择时。这种分类常常包括患有广泛疾病但是远不符合PTA治疗人群条件的患者。不幸的是,解剖因素和共存的危险因素常常使得他们也不适合手术治疗。在这些病例中,具有较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经皮介入血管重建是值得尝试的,因为即使介入治疗失败并不妨碍手术治疗。而一般来说手术失败则几乎不可能再做任何介入治疗。

老年男性。左下肢跛行8年,右下肢跛行1年,近期加重。有长期吸烟史。CTA显示腹主动脉、双髂动脉长段闭塞

经右股动脉逆行开通后,动脉造影显示腹主动脉远段狭窄、闭塞,双髂动脉闭塞

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植入支架后造影,显示腹主-双髂动脉获得重建

介入科

-

-









































白癜风有治好的嘛
咋样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zz/45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