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腹下和肋下神经阻滞用于髋部手术切口的皮肤麻醉:一项随机试验

摘要:

背景:皮神经阻滞可改善髋关节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股外侧皮(LFC)神经阻滞后的麻醉距离太远,不能完全覆盖大多数髋部手术切口,这需要对邻近的近端区域进行额外的麻醉。横筋膜平面(TFP)对髂腹下神经和肋下神经有潜在的麻醉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TFP阻滞是否提供与LFC神经阻滞相邻的皮肤麻醉。方法:在一项配对随机对照试验(RCT)中,对20名都有双侧LFC神经阻滞的志愿者进行了主动TFP阻滞与安慰剂TFP阻滞的比较。在RCT的前一天,双侧确定一种新的选择性超声引导的肋下神经阻滞的麻醉区域,以评估肋下神经对TFP阻滞区域麻醉的贡献。结果:TFP阻滞后髋关节外侧区麻醉率为80%。主动TFP阻滞后的皮肤麻醉与LFC神经阻滞一致的占65%。与单纯LFC神经阻滞相比,联合应用TFP和LFC神经阻滞显著增加了髋部手术切口的覆盖率。TFP阻滞肋下神经的成功率为50%。结论:TFP阻滞通过麻醉髂腹下神经和肋下神经来麻醉LFC神经阻滞近端的皮肤。TFP阻滞作为LFC神经阻滞的补充,提高了髋关节手术近端手术切口的覆盖率。

前言

髋关节手术后的疼痛可能会很严重。1为了改善术后镇痛,研究了闭孔神经、股神经和股外侧皮(LFC)神经的周围神经阻滞。2-4与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神经阻滞不同,皮肤神经的麻醉不会导致运动瘫痪,这可能会损害髋关节手术后早期的步行能力。据报道,LFC神经阻滞后的皮肤麻醉可以减轻髋关节手术后的疼痛。2,6-8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LFC神经阻滞的麻醉区域位于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的远端,太远,不能可靠地覆盖髋部骨折手术中最常见的切口。9因此,为了麻醉与手术切口相交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我们研究神经阻滞皮神经支配近端区域。

解剖研究发现髂嵴以下的皮肤由髂腹下神经和肋下神经的外侧皮支支配。12由两条神经中的一条延伸到大转子或更远的神经的支配神经可以来自这两条神经中的任何一条。

横筋膜平面(TFP)阻滞13是外侧腰方肌(QL)阻滞,14潜在麻醉位于外侧皮支分支点中央的髂腹下神经和肋下神经。

最近有研究表明,髋部骨折手术后,侧前方QL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相比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

TFP阻滞后的皮肤麻醉区以前没有标测过。目前尚不清楚TFP阻滞是否麻醉了LFC神经阻滞麻醉区域附近的皮肤,这对于手术切口的完全麻醉覆盖是必要的。

本研究的基本研究问题是:哪些神经支配皮肤近端,并与LFC神经相邻?我们能用TFP阻滞剂阻断这些神经吗?这些神经的麻醉,加上LFC神经阻滞,如何覆盖髋关节手术的手术切口?

为了评估髂腹下神经和肋下神经对TFP阻滞所产生的皮肤麻醉的贡献,可能包括这两条神经,需要勾画出其中一条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在本研究中,这是通过一种新的超声引导的选择性肋下神经阻滞在TFP阻滞前一天进行的双侧肋下神经阻滞获得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一项三盲配对随机对照试验中比较活性TFP阻滞和安慰剂TFP阻滞,来调查TFP阻滞是否提供与LFC神经阻滞麻醉区域连续的区域的皮肤麻醉。

这项研究的主要假设是,与安慰剂相比,活性TFP阻滞剂对LFC神经阻滞剂麻醉区域附近的皮肤的麻醉成功率更高。

材料和方法

该研究在EudraCT数据库中注册(#年--41,年12月13日),并得到丹麦卫生和药品管理局、丹麦中部地区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和丹麦数据保护局的批准,并由奥医院的良好临床实践股进行监测。在试验开始之前,所有受试者都获得了书面知情同意。

20名ASAI和ASAII(美国麻醉分类协会)受试者于年12月通过丹麦研究志愿者网站招募了20名年龄为≥18岁的受试者。受试者收到了参赛费。排除了体重55公斤,髋部感染或感觉神经障碍,怀孕或对局部麻醉剂过敏的非丹麦人或非英语国家的受试者。

这项研究于年1月医院日间外科连续两天进行,为三盲配对随机对照试验(图1)。在第一天,绘制了一种新的肋下神经阻滞技术和先前描述的LFC神经阻滞技术9后的皮肤麻醉区。

在第2天,在一项配对试验中,将活性TFP阻滞联合活性LFC神经阻滞与安慰剂TFP阻滞和活性LFC神经阻滞的组合进行配对试验,将活性TFP阻滞和安慰剂TFP阻滞随机分配到右侧或左侧,将其与安慰剂TFP阻滞和活性LFC神经阻滞组合后的皮肤麻醉面积进行比较。

所有麻醉的皮肤区域由标准化的针刺法和无菌神经检查针(Neuropen,OwenMumford,UK)来定义(Neuropen,OwenMumford,UK)。沿边缘的每个点被定义为第一次正常的尖锐感觉的位置,沿着从麻醉区中心到外围的一连串的针刺线进行。标记每个点至少需要两个收敛结果。

麻醉区域的所有标记均使用紫外线(UV)笔(nm,JMaya,丹麦)进行。紫外线斑纹是肉眼看不见的。实施神经阻滞的研究人员也记录了有关神经阻滞表现的数据。独立调查人员进行了所有其他程序,并记录了所有其他数据。审判程序中的每一步都是由个别调查人员在单独的房间里进行的,对所有其他调查人员的评估视而不见。

第一天,审判程序

试验第1天的目的是(A)实施双侧选择性肋下神经阻滞,以区分肋下神经和髂腹下神经对TFP阻滞麻醉区域的贡献,这将在试验第2天进行;(B)评估肋下神经在三个预定位置的超声可见性,以潜在地改进神经阻滞技术;(C)实施双侧LFC神经阻滞,以评估所支配区域之间的连续性频率。连续性的普遍存在表明肋下神经支配髋关节外侧的频率取代了髂腹下神经对髋关节外侧神经支配的频率。

第一天的审判分七个(i-vii)步骤进行:

(I)用紫外线笔在皮肤两侧标记手术切口线以及其他参考线(手术切口线的规格见图2)。骨科医生标记了手术切口线,代表了髋部手术中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II)在受试者直立坐着的情况下,调查者评估了肋下神经在三个位置的超声可见度(15-6MHz线性探头、SonoSiteX-Porte、FujifilmSonosite)(图3和图4)。随后,采用一种新技术进行双侧肋下神经阻滞:在腰方肌外侧的第12根肋骨下缘(位置1,图3和图4A)超声显示肋下神经。换能器从水平位置旋转约45°,以获得倾斜的横切面,换能器足迹的前端沿颅面方向旋转。超声引导下平面内插入50mm神经阻滞针(Ultraplex,B.Braun,Melsungen,德国梅尔森根)。针尖位于筋膜片内包裹神经,仔细抽吸避免意外注入肋下动脉或静脉后,注入布比卡因5mL(马卡因2.5mg/mL,阿斯利康,丹麦)。术中监测无创性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III)肋下神经阻滞麻醉范围的评估:双侧肋下神经阻滞45min后,检查两侧肋下缘尾侧皮肤。麻醉区域使用如上所述的标准化针刺来定义,并且沿着麻醉区域边缘的点用UV笔标记。

(IV)随后,用紫外光照射皮肤,并用UV笔将标记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记录有关肋下神经阻滞的终点数据(见下文)。

(V)双侧LFC神经阻滞用10mL布比卡因(马卡因2.5mg/mL,阿斯利康A/S,丹麦)注入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之间充满脂肪的扁平隧道内。这项技术最近已经被详细描述过了。

(VI)LFC神经阻滞麻醉区域评估:LFC神经阻滞后45min,如上所述用标准化针刺法确定麻醉区域。评估开始于大腿中部外侧。用UV笔标记麻醉区域边缘的点。

(VII)随后,用紫外线照射皮肤,用紫外线笔用直线连接标记点(图1B)。记录有关肋下和LFC神经阻滞联合麻醉的终点数据(见下文)。

第二天,操作程序

试验第二天的目的是进行研究的主要干预:对主动TFP阻断和安慰剂TFP阻断进行盲法、随机比较。在TFP阻断之前,研究人员进行了双侧LFC神经阻滞,以确定TFP和LFC神经阻滞麻醉区域的连续性。

第二天分八个(VIII-XV)步骤进行:

(Viii)两名仅负责试验药物的独立调查人员密封了20个连续编号的信封,每个信封装有20毫升布比卡因(马卡因2.5毫克/毫升,阿斯利康,丹麦)和一个装有20毫升等渗盐水的注射器。每对注射器中的每一支都被随机标记为“左”或“右”。调查人员将随机名单保留到数据分析完成之后。

(Ix)对每个受试者进行了双侧大腿外侧皮肤和肋缘外侧远端外侧躯干的针刺评估,以确保从第一天起完全停止麻醉。19使用在线随机工具,独立调查者将每个受试者随机分配到1到20之间的数字。这个数字确定了包含试验药物的编号信封,该信封将用于TFP块。

(X)双侧LFC神经阻滞采用与第1天相同的方法。

(Xi)LFC神经阻滞后45min,用标准化的针刺法确定麻醉区域,沿边缘点标记,如上所述。(Xii)随后,用紫外光照射皮肤,并用紫外光笔用直线将标记的点连接起来。记录有关LFC神经阻滞的终点数据(见下文)。

(Xiii)随机双侧TFP阻滞,一侧盲注活性试验药物,另一侧注射安慰剂,采用上述TFP阻滞技术。13受试者仰卧位,超声换能器(5~2MHz曲线型换能器,SonoSiteX-Porte,FujifilmSonosite)定位于髂骨与下肋缘之间的横断面。超声引导下平面内置入80mm神经阻滞针(Ultraplex;B.Braun)。针尖位于腹横肌腱膜深侧,QL肌外侧缘正前方,注射试验药物20mL。每一面都使用密封和编号的信封上的相应注射器。

(Xiv)在双侧TFP阻滞45分钟后,用标准化的针刺法确定麻醉区域,并用UV笔沿边缘标记。两名调查人员在不同的房间里对双方进行了独立评估。如果没有发现麻醉区,则对皮肤进行假标记,以使后续研究人员失明。(Xv)随后,用紫外光照射皮肤,并用紫外笔连接标记点。由不同的调查者在不同的房间里对每一方分别进行评估,并记录终点数据(见下文)。

主端点

主要终点是TFP阻滞后成功的皮肤麻醉,与LFC神经阻滞后皮肤麻醉的近端区域保持连续性。

次要端点

该研究包括以下15个(a-o)次要终端:

第1天,肋下神经阻滞:(A)神经阻滞执行时间-定义为从超声扫描开始到注射结束的时间,(B)在三个不同位置(1,第12肋下缘,2,外侧皮支从主神经干分叉穿入内斜肌的位置,以及3,外侧皮支通过腹外斜肌的轨迹)对肋下神经的超声显影成功率,(C)肋下麻醉成功。(D)肋下神经阻滞:(A)神经阻滞执行时间-定义为从超声扫描开始到注射结束的时间;(B)在三个不同位置(1,第12肋下缘,2,外侧皮支从主神经干分叉穿入内斜肌的位置)超声显示肋下神经的成功率,(C)肋下麻醉成功。(E)麻醉区域内每条标明的手术切口是否被成功包容(全部、部分或无包容)。手术切口线如图2所示。第1天,联合肋下和LFC神经阻滞:(F)LFC和肋下神经阻滞后麻醉区域的连续性成功。肋下神经支配的定义是这些麻醉区的连续性,(G)麻醉区域(全部、部分或无包含区)内每条标记的手术切口线(图2)的成功包含性。第2天,LFC神经阻滞:(H)LCF神经阻滞后成功麻醉(I)在麻醉区(全部、部分或无包含)成功纳入每条标记的手术切口(图2)。第2天,TFP阻滞:(J)神经阻滞执行时间--定义为从超声扫描开始到注射结束的时间;(K)TFP阻滞后的成功麻醉;(L)TFP阻滞后肋下神经的成功麻醉--定义为与第1天标记的肋下神经区域重叠(3cm)的区域的成功麻醉;(M)TFP阻滞后髂腹下神经的成功麻醉--定义为某一区域的成功麻醉。TFP阻滞麻醉区域的前内侧和后外侧范围。第2天,联合TFP和LFC神经阻滞:(O)在麻醉区包括每条标记的手术切口(图2)(全部、部分或不包括)。

数据捕获

数据是使用安全的在线数据库系统Redcap(6.15.4VanderbiltUniversity,USA)捕获的。

统计

我们认为主动TFP阻滞和安慰剂TFP阻滞50%的成功率差异具有临床意义。估计样本量需要以90%的幂和5%的1型错误来显示统计差异是15名受试者。为了弥补潜在的排除,我们决定包括20名受试者(每组10名)。使用STATA13.1(StataCorpLLC,CollegeStation,美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用McNemar检验分析成对分类变量(成功/失败)之间的差异,并给出比率、P值和近似置信区间(CI)。显著性水平为0.05。

其他结果显示为平均值,95%可信区间和标准差(SD),或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视情况而定)。描述性双侧变量(距离、神经阻滞执行时间)仅在第2天使用随机进入积极治疗侧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的研究假设是,与安慰剂相比,联合使用TFP和LFC神经阻滞的麻醉区域的连续性成功率明显更高。

结果

20名志愿者参加了这项研究(表1)。

TFP阻滞

TFP阻滞在20个活动侧中有16个(80%,95%CI:56.3%~94.3%)产生髋部皮肤麻木。20例(5%,95%CI:12.7%-24.9%)安慰剂组中有一例被记录为成功。75%(95%CI: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在20例活跃侧(65%,95%CI:40.8%~84.6%)和20例安慰剂侧(5%,95%CI:0.1%~24.9%)中,13例(65%,95%CI:40.8%~84.6%)TFP阻滞麻醉的皮肤区域与LFC神经阻滞麻醉的区域是连续的(主要结果)。总有效率为60.0%(29.4%~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TFP和LFC联合神经阻滞对不同手术切口的麻醉覆盖率如图5所示。

TFP阻滞的平均神经阻滞执行时间为5.1分钟(SD2.1,范围2.1-10.1分钟)。20例活动侧中13例(65%,95%CI:40.8%~84.6%)用TFP阻滞髂腹下神经。20例活动侧中10例(50%,95%CI:27.2%~72.8%)用TFP阻滞肋下神经。成功阻断TFP后,麻醉区的平均优势程度比IC线(参考线在图2中定义)高1.3cm(SD:4.1,R:?6~9cm)。麻醉区前缘距髂前上棘垂直线前缘平均5.9cm(SD:5.0,R:?3~12cm)。麻醉区域后方距髂后上棘(PSIS)前缘平均10.4cm(SD:3.0,R:5~15cm)。下缘距IC线下缘平均18.7cm(SD6.8,R:6.5~29cm)。

肋下神经阻滞

新技术选择性双侧肋下神经麻醉成功率为%(97.5%CI:83.2%~%[单侧])。25%(95%CI:4.2%~45.8%)5侧肋下神经阻滞麻醉的皮肤区与LFC神经阻滞麻醉的皮肤区连续(肋下神经占优势,髂腹下神经占优势)。在选择性肋下神经阻滞和肋下神经阻滞与LFC神经阻滞相结合的麻醉区域,手术切口的成功率如图5所示。

肋下神经阻滞平均操作时间6.1min(SD1.6,范围3.4~8.2)。所有受试者的肋下神经均可在双侧肋骨下缘(%,97.5%CI:83.2%~%[单侧]),75%(95%CI:49.7%~90.1%)位于外侧皮支分叉点(位置2,图3),70%(95%CI:45.0%~86.9%)横穿腹外斜肌(位置3,图3)。

肋下神经阻滞麻醉区的上缘距IC线平均5.1cm(95%CI:3.1~7.0cm)。麻醉区下缘距IC线平均11.8cm(95%CI:8.6~15.0cm)。麻醉区前缘平均在通过ASIS的垂直线前方3.6cm(95%CI:0.1~7.2cm)。麻醉区后缘距PSIS平均11.2cm(95%CI:9.2~13.2cm)。

LFC神经阻滞

试验第1天和试验第2天的LFC神经阻滞均获得双侧大腿外侧麻醉,麻醉成功率为%(97.5%CI:83.2%~%[单侧])。在试验的第二天,仅用LFC神经阻滞麻醉的区域包括手术切口的成功率如图5所示。

讨论

TFP阻滞后皮肤麻醉区的标测以前没有进行过。在目前的TFP阻滞临床志愿者研究中,主要目的是调查TFP阻滞麻醉的皮肤区域与LFC神经阻滞麻醉的皮肤区域是否连续。仅用LFC神经阻滞不能完全覆盖手术切口,需要麻醉邻近近端区域。本研究中应用TFP阻滞技术后麻醉成功率为80%,持续成功率(主要结果)为65%(20例受试者中有13例)。对符合初步结果的7个失败的分析提供了进一步的细节:在7个受试者中,有4个在TFP阻滞(阻滞失败)后没有检测到麻醉区。在试验的第一天,这四个阻滞失败中有两个有优势的肋下神经,而未能麻醉优势的肋下神经是失败的主要结果的原因。剩下的两个阻滞失败没有优势的肋下神经,这两个受试者一级结果失败的原因最可信的解释是TFP神经阻滞技术未能获得相关的髂腹下神经扩散。

其余三名未能达到初步结果的受试者在TFP阻滞后均有近端麻醉。然而,麻醉区域与LFC神经阻滞的麻醉区域不连续。其中两名受试者表现出髂腹下神经和肋下神经的麻醉。因此,在这些受试者中,最合理的解释是未能麻醉LFC神经的近端分支,而不是TFP阻滞的失败。通过解剖研究LFC神经在ASIS20、21后穿过髂嵴后支配大腿近端皮肤的解剖研究报告的患病率(11%-18%)可以完全解释这些失败的原因。据我们所知,这一变异分支不包括在任何现有的选择性LFC神经阻滞中。在先前描述的TFP阻滞技术中,13以及其他超声引导下的腰方肌外侧、前方肌技术,15针尖的最佳终点位置,特别是与横筋膜有关的终点位置尚不完全清楚。22在本研究中,超声能够一致地识别髂腹下神经,从QL肌的前表面穿过肾旁脂肪到达腹横筋膜。沿着神经的轨迹识别出一个类似于筋膜样结构的超声反射器(图6)。在最近的一篇综述中,这个结构被称为横筋膜。14然而,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解剖学描述或解剖研究来支持横筋膜横穿这个位置的肾旁后脂肪的概念。然而,根据超声反射解剖结构的性质,在实施TFP阻滞和任何其他侧方QL阻滞时,它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在本研究中,终点针的位置在QL肌外侧的髂腹下神经的前面(图6)。可以推测,与本研究相比,在反射器和髂腹下神经后方注射局麻药可能会提高TFP阻断的成功率。在本研究中,在反射器和髂腹下神经前方注射可能是四种阻滞失败的原因,从而影响了研究结果。未来的研究应探讨与外侧QL阻滞技术相关的肾旁后间隙的精确解剖,以及不同针尖位置的影响。

由于这四种阻滞失败,在本研究中,TFP阻滞在LFC神经阻滞麻醉的皮肤近端和邻近区域的麻醉成功率为65%。在本研究中,TFP阻滞在LFC神经阻滞麻醉的皮肤近端和邻近区域的麻醉成功率为65%。然而,在TFP阻滞后接受麻醉的16名受试者中,有13名受试者(85%)的皮肤麻醉与LFC神经阻滞区域一致。这一结果表明,髂腹下神经和肋下神经实际上支配着LFC神经阻滞区的近端和邻近区域,尽管所用的TFP阻滞术偶尔会失败,但这一结果表明,髂腹下神经和肋下神经实际上支配着LFC神经阻滞区的近端和邻近区域。在安慰剂方面,一名受试者记录了与LFC神经阻滞麻醉区域连续的近端区域麻醉成功。这一发现可能是由于局部麻醉剂在LFC神经阻滞后缓慢扩散到LFC神经最近端的分支所致。因此,LFC神经麻醉区域的延迟性近端扩张可以模仿成功的TFP阻滞。

与单独使用LFC神经阻滞相比,联合使用TFP和LFC神经阻滞对髋部手术切口的皮肤麻醉覆盖率进行了评估(图5)。TFP阻滞联合LFC神经阻滞可显著提高IM钉进钉切口以及髋关节置换术中最常用的前、前外侧、直接外侧和后方手术入路的麻醉覆盖率。在本研究中,滑动髋螺钉(SHS)/平行植入物的手术切口麻醉覆盖率的增加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股骨颈骨折手术中最常用的切口是SHS和平行植入物。23当LFC神经阻滞不完全覆盖时,该切口位于麻醉区的近端,即髂腹下神经和肋下神经的外侧皮支覆盖的区域。13例TFP阻滞的受试者中,12例完全覆盖了SHS/平行种植体切口线,与LFC神经阻滞面积连续。值得注意的是,尽管TFP阻滞后麻醉成功,但所有未能完全覆盖前外侧、直接外侧和后方切口的原因都是由于切口位于麻醉区的后方(图2B)。这个后区很可能由臀上神经支配,未来对这些神经的区域麻醉的研究,这个后区可能会提高这些切口的覆盖率。

在本研究中,我们描述了一种新的选择性超声引导下第12肋骨下缘肋下神经阻滞技术。在5mL的小体积和大约6min的块操作时间下,成功率达到%。另外两个可能的注射部位也进行了超声检查。尽管可视化的成功率较低,特别是外侧皮支穿过腹外斜肌的路线,但由于其位置较浅,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有趣目标。

在试验第一天,25%的受试者发现髋部外侧肋下神经支配,与LFC神经支配的区域连续。这一发现与解剖研究的结果一致,该解剖研究显示,30%的解剖侧存在优势肋下神经外侧皮支。12肋下神经阻滞作为TFP阻滞的一部分的成功率为50%。肋下神经明显包裹在QL肌外侧的筋膜/腱膜层之间(图4),这可能保护神经不受局部注射TFP阻滞技术的影响。肋下神经阻滞作为TFP阻滞的一部分的成功率以前没有报道。考虑到肋下神经占优势的25%的频率,50%的失败率在临床上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这一发现必须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新型肋下神经阻滞,以评价肋下神经支配的频率,并区分肋下神经和髂腹下神经在TFP阻滞后的皮神经分布。然而,在TFP阻滞后发现50%的肋下麻醉失败率,这可能表明这种阻滞技术作为TFP阻滞的补充具有潜在的临床作用,以便可靠地麻醉肋下神经。在推荐肋下神经阻滞临床应用于髋关节手术后镇痛之前,有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澄清:(A)通过改进TFP阻滞技术,肋下麻醉成功率提高50%的可能性。如果可能,一次注射TFP阻滞技术麻醉双侧神经仍是更可取的。(B)髋关节手术后手术切口完全覆盖皮肤麻醉剂对止痛的临床效果。

在这些问题得到回答之前,选择性肋下神经阻滞在髋关节手术中的临床作用尚不确定。然而,我们的结果表明,用选择性肋下神经阻滞补充TFP阻滞可能会增加LFC神经近端和邻近区域皮肤麻醉的成功率。

本研究中使用的LFC神经阻滞技术是最近才描述的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9LFC神经阻滞在本研究中大腿外侧麻醉的成功率为%,不同手术入路的切口覆盖率与先前报道的结果一致。9一些局限性已经提到,这里还应该提到一些更多的限制:临床志愿者试验是在一组在年龄、体重和合并疾病方面与典型髋部手术患者组不同的受试者中进行的。在本研究中,LFC神经阻滞技术在大腿外侧麻醉中的成功率为%,不同手术入路的切口覆盖率与先前报道的结果一致。9临床志愿者试验是在一组在年龄、体重和合并疾病方面与典型髋部手术患者不同的受试者中进行的。然而,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这些因素会影响皮肤神经的模式。因此,研究的主要终点不应受到影响。然而,次要终点,如神经阻滞执行时间和肋下神经的可视化,在典型的髋关节手术患者中可能表现出不同。此外,本试验是绘制髋关节外科手术切口皮肤神经分布图的一步。正如引言中提到的,麻醉支配手术切口区域的皮神经的临床止痛效果尚不清楚。需要进行临床研究,包括髋关节手术后患者的外侧QL阻滞和LFC神经阻滞的组合。成功地,麻醉皮肤神经有望向改善镇痛迈出一步。此外,完全麻醉手术切口的皮肤区的能力可能会启发我们更深层次的神经支配的止痛意义。

结论

本试验中使用的TFP阻滞技术麻醉了80%(95%CI:56.3%~94.3%)的受试者LFC神经阻滞区域近端的皮肤。65%(95%CI:40.8%~84.6%)的受试者两个麻醉区域直接连续。与单独使用LFC神经阻滞相比,在LFC神经阻滞中加入TFP阻滞改善了髋部手术近端手术切口的皮肤麻醉覆盖率。TFP阻滞的成功率是否取决于肾旁脂肪室髂腹下神经的前后注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肋下神经阻滞技术,麻醉成功率为%(97.5%CI:83.2%~%[单侧])。

引文

1.MorrisonRS,MagazinerJ,McLaughlinMA,etal.Theimpactofpost‐operativepainon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zz/126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