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又名股骨头缺血型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确,病因多达60种,主要病因是激素、酒精、和髋关节创伤。由激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占总发病率的57%,长期使用激素或短期大剂量都有可能引起发病。长期大量饮酒者的股骨头坏死发病率也较高。创伤方面主要是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脱位,对关节囊血运造成破坏,引起股骨头坏死。

临床表现:主要是髋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早期疼痛轻,功能无明显影响,容易被忽视和漏诊;中后期疼痛明显,髋关节内收外展活动受限,出现跛行,但仍可保头治疗。晚期关节破坏严重,属于重度骨性关节炎,疼痛及功能障碍都比较明显,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影像学表现:X片是股骨头坏死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早期表现为骨密度不均匀,囊性变;中期(围塌陷期)出现新月征,软骨下骨断裂塌陷,股骨头轻度变扁(小于2mm),后期(骨性关节炎期)塌陷明显,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也出现囊性变。CT:表现为断层图像,影像表现与X片接近,但更清晰。MRI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重要依据,T1加权表现为带状低信号,T2加强表现为双线征。MRI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能够发现X片阴性和无临床症状的早期股骨头坏死,而且属于无创无辐射检查。

股骨头坏死分期: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将其分为四期,Ⅰ期MRI阳性发现,X片阴性;Ⅱ期主要是X片囊性变;Ⅲ期X片出现新月征,软骨下骨断裂,股骨头轻度扁平(小于2mm),Ⅳ期骨关节炎表现,X片股骨头塌陷明显(大于4mm),关节间隙缩窄,髋臼囊性变。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病史+症状+体征+影像资料。病史:较长时间激素用药史,酗酒,股骨头脱位或股骨颈骨折史,潜水员,等。症状:腹股沟疼痛,膝内侧疼痛(注意部分股骨头坏死表现为膝部疼痛),臀部疼痛。体征:髋关节内收、外展、内旋受限,跛行步态,摇摆步态(单侧),鸭步(双侧)。影像学:X片囊性变、新月征、坏死灶、软骨下骨断裂,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变窄。MRI:带状病灶,双线征,坏死灶。治疗:股骨头坏死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形式。

保守治疗:适应于早期病例(ARCOⅠ期、Ⅱ期),包括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物理治疗。

西药有降脂药物(辛伐他汀),抗凝药物(低分子右旋糖苷,藻酸双酯钠),双磷酸盐药物(福善美)。

中药治疗可选择活血化瘀、补气强筋类药物。

物理治疗包括:高压氧,电刺激,电磁波。但总体来说,疗效不确切,相当于试验性、观察性治疗。

外科治疗方法:

单纯髓芯减压,以克氏针对股骨头钻孔,降低头内压,减轻疼痛;

髓芯减压+人工材料植入(骨笼,钽棒,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在减压的基础上,增加股骨头的支撑力;

截骨术,通过手术将坏死区移出负重区,将健康部分转至负重区;

髓芯减压+死骨清除+植骨术,植入带血运或不带血运的自体骨,改善血

液循环,形成新骨,使具有长久支撑力;

血管束植入术,寄希望形成新的血液循环;

髋关节置换,减轻疼痛,快速恢复功能;缺点是有再翻修的可能,尤其对于中青年患者,可能面临多次翻修的问题;

介入治疗;

髓芯减压+干细胞治疗,希望形成新骨。

外科治疗方法虽有多种方式,但成功率并不都很高。其中髓芯减压+植骨术疗效较为确切,但也只有60-80%的成功率,保头治疗一般达不到完全治愈,多半是带病生存,达到避免或延髋关节置换的目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激素类药物;少喝酒;加强自我保护,防摔伤。往期回顾:身上长了个包?别怕,先看看这篇文章吧发生骨折怎么办拒做“失足”老人,开心成为“不倒翁”反复扭脚要小心……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得了痛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zz/106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