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0日-11日,一直备受瞩目的CSCO乳腺癌年会暨年全国乳腺癌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大会覆盖了“科学前沿、创新药物、指南共识、名家视角、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同时开设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专场,多位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出席了这场学术盛宴,共同分享了乳腺癌治疗及复发转移各阶段分类分层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宝贵经验。会议期间,我们特邀大会主席北京希思科肿瘤临床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进教授和CSCO副理事长江泽飞教授,就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进展和创新药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享。

李进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

亚洲肿瘤联盟(FACO)主席

北京希思科肿瘤临床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任理事长

CSCO药物安全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泽飞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乳腺肿瘤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St.Gallen国际乳腺癌诊疗共识专家团成员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新药审评专家

本次CSCO乳腺癌年会有哪些新话题和新进展?

江泽飞教授:CSCO乳腺癌年会也是全国乳腺癌大会,内容丰富精彩。科学前沿论坛部分,邀请于金明院士、王晓东院士介绍创新人才与学科建设和生物医药创新的机遇和挑战,李进教授和王洁教授作为国内知名肿瘤学家,分享了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的创新之路和基于临床问题的肿瘤精准医学科研探索。我们邀请了清华大学的陈晓媛博士和研发领域的科学家,谈谈中国面对患者需求的临床开发。大会特邀邀宋尔卫院士、邵志敏教授、徐兵河教授、刘荫华教授、吴炅教授等国内乳腺肿瘤领域的领军人物,系统回顾这一年来国际和国内学术进展。CSCO乳腺癌专委会的同道也分享了一年来所做的工作,解读CSCO乳腺癌指南从4月份发布以来,各级医生的反馈。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互动和讨论,专题设置了新开发的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能够在几秒钟之内算出患者使用几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有效时间、毒性、医保的报销额度和自己需要支付的费用。借此机会,我们希望在全国推广这个人工智能系统,各地医生可以与专家共同讨论在治疗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在众多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问题中,“骨转移”最为突出,哪些实体肿瘤最容易出现骨转移?目前的对于骨转移的治疗有哪些?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现代医学的创新进步,目前有哪些新型骨改良药物?这些药物会带给患者哪些获益?

李进教授:骨转移是肿瘤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不同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也存在差异,例如乳腺癌、肺癌比较容易发生骨转移,这些肿瘤具有亲骨性,容易沉浸在骨质部分,导致骨质溶解,造成骨破坏,严重者最后发生骨折。骨转移容易引起疼痛、高钙血症和骨折等骨相关事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骨转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放疗、消融,以及骨水泥等。全身治疗包括双膦酸盐,目前比较常用的是第三代双膦酸盐唑来膦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骨转移的发生或进展。虽然双膦酸盐在骨转移的治疗中已经应用了十几年,但其疗效仍不太令人满意。最近国际上开发出新一代的靶向药物地舒单抗,它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进而减少骨破坏。地舒单抗已经在5月份被批准进入中国。地舒单抗的应用可以更大程度上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同时减少骨转移进展。我认为地舒单抗未来在骨转移方面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骨改良药物是目前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主要药物,包括传统的双膦酸盐和新药地舒单抗。能否请您谈谈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有何区别?

江泽飞教授:骨改良药物是一大类药物,最早应用的是双膦酸盐。第一代是氯膦酸盐,第二代是帕米膦酸等,第三就是唑来膦酸等。第二、三代最大的进步就是疗效更好,并且输注更方便。帕米膦酸需要输注2-4个小时以上,而唑来膦酸的输注时间可以缩短至半个小时甚至15分钟,但是它们都是双膦酸盐类,作用机制相同。目前的骨改良药物还包括地舒单抗这类抗体,它是首个精准靶向的RANKL抑制剂,可阻断RANK与RANKL的结合,不仅能够抑制破骨细胞,还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由于地舒单抗独特的作用机制,初始使用疗效比唑来膦酸更好,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既往使用唑来膦酸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换成地舒单抗后也可取得不错的疗效。此外,地舒单抗可以通过皮下注射,使用更加方便,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医院输液,可以在院外接受皮下注射。

骨改良药物如何判断用药时间?是应该在诊断为骨转移时使用?还是在出现骨痛或其他症状时使用?

江泽飞教授:我们在年就在孙燕院士指导下颁布了《中国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在诊疗共识中提到,在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X线等,确诊为骨转移后就应该使用骨改良药,即使没有疼痛也应该用,而不是在真正出现症状以后才用。骨改良药不仅仅是止痛药,在骨转移的发生过程中,骨改良药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控制骨破坏。所以不是出现骨痛症状才用,而是确诊骨转移就可以用。在骨转移的过程中应该倡导全程使用骨改良药,并且使用过程中要监测不良反应,也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骨转移的情况来决定使用时间。如果患者以骨转移为主,应该持续使用骨改良药;但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严重晚期转移表现,继续使用不能再给患者带来获益时,我们建议停止使用骨改良药。

首个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已经在中国上市,您认为其未来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地位如何?

江泽飞教授:地舒单抗是一个创新药,针对这个产品,在五、六年前,我有幸和广州的张力教授合作完成了例中国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研究。在临床研究设计、方案讨论、患者管理及后续工作中,也有很多心得体会,首先就是使用方便,其次是疗效显著。所以我们也非常期待地舒单抗上市后,能给广大肿瘤骨转移患者带来获益,包括乳腺癌骨转移、肺癌骨转移、前列腺癌骨转移,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等。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有患者开始使用地舒单抗,体现出很好的治疗价值,当然我们也希望临床医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患者,在合适的时机来合理地应用。

我国的临床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的学者也开始逐渐参与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国本土的创新药企也在加大与国际制药公司的合作,加大研发合作或者将国外已有的合适的药物尽快引入中国,您认为这样的变化对医药行业意味着什么?对中国患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李进教授:国外公司的产品,如果自己在中国申请上市,时间比较漫长,一般都需要五年以上。中国患者如果要使用,需要去国外买,或者通过非正当途径获取,这对于中国患者来说很痛苦,难以用到全球最新的药物。一方面是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弱,一方面是国外企业对中国的市场不感兴趣,申报注册程序复杂,影响了中国患者用上世界一流产品的速度。如果国外跨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同步在中国开发国际一流产品,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提高新药研发的能力,同时也能让中国患者早日用上国际创新产品,获得更好的生存,所以这对于我们中国患者来说是一个福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医药产业政策的支持,像百济这样的创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企业不断崛起,您如何看待未来创新药的发展前景,对百济这类创新型公司有何期望?

李进教授:在中国的民族制药企业中,百济神州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企业。第一,它成立的时间比较短,但取得进步的速度非常快。第二,拥有较好的产品线,研发能力强,创新产品快速获得美国FDA的认可,这在中国企业中是比较少的,例如泽布替尼在美国FDA获得加速批准,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第三,注重创新产品的开发,以及与国际制药企业的合作,例如地舒单抗就是百济与安进公司合作的成果。同时,百济把安进公司在国际上开发的新产品引入中国,为中国的肿瘤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这样的中外合资的方式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良性循环,我希望未来中国的民族制药企业能够像百济神州这样的企业学习,把世界创新产品引入中国,同时把中国创新产品带到全世界,为全球肿瘤患者服务,为全世界的抗肿瘤事业做出贡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zl/130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