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和明天,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到!年刚刚过去3个月,娱乐圈似乎被“癌魔”盯上了,赵英俊和吴孟达相继因为癌症去世,无不令人唏嘘不已。3月28日,香港TVB著名影星廖启智又因胃癌去世。“癌症”这两个可怕的字眼,狠狠地刺痛了大众的神经。

据廖启智的朋友透露,他在去年时就已经患上了癌症,也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积极治疗,可惜癌症治疗繁琐又反复,今年他的癌症再次复发,导致停工治疗。

没想到坏消息来得那么快。

根据年1月发表在《中华消化外科》的权威胃癌流行病学文章,在-的十年间,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60~69岁男性人群是胃癌的高危人群,但存在发病年龄组前移(年轻化)的趋势。

而胃癌的防治,重点就在三个“早”——早期预防、早期筛查、早期治疗。

早期预防

根除幽门螺杆菌、少吃腌制食物

胃癌的危险因素总体比较明确,除了我们无法改变的遗传因素、年龄等,很多事情是我们可改变的,重点是这两样:

1、用好冰箱,少吃腌制食物

腌制食物富含的亚硝酸盐有明确的致癌作用,如今冰箱非常普及,几乎不需要使用腌制的方式来长期保存蔬菜、肉类,因此尽量改变饮食习惯,减少甚至避免食用腌制食物。

2、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导致胃炎并会诱发癌前病变甚至胃癌的细菌。

建议每年体检时加入一项C13呼吸试验(需空腹),只需要向着仪器吹一口气,随后口服一小瓶药物,间隔一定时间(一般为30分钟)再向仪器吹一口气,就可以完成检查。

如果发现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去消化科就诊并服药根治,早一天根治就早一天降低胃癌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注意餐具消毒、正规卫生场所就餐、采用分餐制有助于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即使是家庭内部,也建议备上公筷公勺哟!

早期筛查

胃镜检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欧美与日本近年来的胃癌死亡率大幅下降,得益于无痛胃镜的普及,并被大量用于日常的体检和筛查,使得大量患者在癌前期、早癌阶段就被及时发现,从而免于发展成胃癌或是得到了十分可观的生存期。

中国内镜医师协会会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就曾指出,我国超过85%的消化道癌症患者在确诊时为中晚期,早癌筛查做得远远不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效仿日韩等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胃肠镜筛查,实现早诊早治。

早期治疗

控制癌前病变、及时处理早期胃癌

很多患者被诊断为胃癌之后会很悲观,对生活失去希望,感觉自己活不了多久。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今胃癌的治疗手段非常多,对于早期胃癌,可以选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内镜下治疗,创伤非常小,而且能得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中早期患者,通过微创或开放的根治性手术能得到非常好的预后;

但是对中晚期或进展期患者,单从胃癌根治性手术层面去治疗是不够的,需要采取综合的多学科合作治疗模式。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转化治疗,即通过药物(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得以降期,使其重新获得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近端胃癌发病率逐年增高

定期体检很重要

在中国,胃癌发病率高居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死亡率位列第3位,中国胃癌占全球近一半,严重危害了国民的健康。据介绍,近年来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从10年前的15-18%左右,增长到现在的25-30%左右,究其原因,和长期的胃食管返流,肥胖等因素有关。

医院胃外科俞鹏飞的门诊中,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近端胃癌患者大约占六成。食管和胃的结合部叫贲门,患有胃食管反流病时,胃酸就会反流到食管。食管黏膜对胃酸是没有抵抗力的,胃酸频繁进入食管就会损伤其黏膜,进一步出现黏膜的炎症和癌变。

俞鹏飞说,随着对这种疾病研究的深入,现在发现这种疾病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关系密切——长期的反流会造成相应部位黏膜慢性损伤,最后导致癌变的可能。

像这类疾病,越早发现治疗,预后效果就会越好。有数据显示,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然而发展到晚期全身转移后,5年生存率接近于0。而从早期发展到晚期的这段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1-2年。

俞鹏飞建议40岁以上人群,如果有长期不明原因的胃痛胃胀、打嗝反酸或胸口烧心感,医院体检。既往有胃癌或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最好进行每年一次的例行胃镜检查。

来源:祝您健康杂志、杭州日报编辑:周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zl/130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