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症和高血症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大家都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治疗经验文章也比较多。相对的谈低血压治疗的经验文章倒不多。实际上,低血压患者也相当多。在这方面,我这些年遇到的也不少口在治疗力一而也是先走了一段弯路.后来慢慢才摸索出,些结验.现谈一谈。
低血压最常见的症状是失晕。全身无力,血压收缩压常低于90mmHg(12.0kpa),舒张压常低于60mmHg(8.0kpa)。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常是气虚、阳虚或气.血两虚。早年在治疗低血压时甲常首先选补中益气汤.气血两虚常选归脾汤。按理说应该是正确的,但是临床疗效不佳.患者服了一段时间血压仍然上不来,仅乏力心悸症状有所改观。对此,思索了很长时间。不得其解。
后来,在温习《伤寒论》的过程中,.看到甘草干姜汤、四逆汤、理中汤时。突然醒悟,应从阳气虚衰、中气不足人手、不能仅局限于气虚,应大力温阳,温通血脉。于是。在以后的临床上,再遇到低血压患者。就将上述3方合并.组成以附子理中丸为主的为一剂进行治疗,很快就收到了明显的疗效.患者在服三五剂药后血压就开始土升,头晕乏力、怔忡等症状随之消失。
临床上,一些患者除了血压低,还伴有西医所称的贫血,即中医的血虚证候,这时,我往往加人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效果就更全面了。用这个方子治疗低血压,虽说升压快,但有时药一停,个别患者易反复。针对这个情况,我又参考了有关资料介绍的经验,加入大量枳实、五味子等药,组成新的升压方子:生黄芪30g,当归15g,枳实60g,附子15g,干姜15g,甘草10g,五味子10g(辽宁名医彭静山曾用枸杞子、五味子两药泡水喝治低血压)。经过临床验证,疗效可靠而且稳定,基本上解决了低血压的问题。
该升压汤具有温阳益气、滋阴养血、升高血压的作用。
验案一:
彭某,男,72岁。年7月10日来诊。
主诉:头晕的厉害,心慌,浑身没劲。血压60/40mmHg(8.0kpa/5.33kpa)。我告诉他,是血压太低缘故。他说,我已经吃了好几盒人参生脉饮了,怎么不见效呢?我说,那就开几剂中药吃吃吧。
刻诊:舌淡,苔薄白,脉双寸沉弱,关尺濡细,面白,饮食、一便基本正常。腰稍痛。辨证:心肾阳虚,气血不足。
处方:生黄芪20g。当归15g,枳实60g,附子10g,干姜15g,甘草15g,桂枝10g,五味子10g,麦冬15g,杜仲30g。3剂,水煎服。
3日后复诊:头已不晕,心亦不慌。腰稍好些。血压/80mmHg(14.7kpa/10.7kpa)。患者要求再服几剂药以巩固疗效。续服10剂,痊愈。
按:低血压不仅有上述偏虚偏寒的证,虽然临床上大多数低血压属于这一类,但不可太过于死板,偏热偏实的火郁证低血压也能见到口我最近治疗的1例刘姓妇女。就属于此类。
验案二:
刘某,女,62岁。以头晕为为主诉求诊。血压70/40mmHg(9.33kpa/5.33kpa)。
说女儿给买了好多盒生脉饮、喝完还是这样。
刻诊:舌尖边红,苔黄腻,口干苦臭,脉弦滑微数,能食,大便偏十,小便赤热。一派火郁二焦,气机不利之证。
处方:黄连10g,黄芩15g,黄柏15g,制大黄20g,桅子15g,白蒺藜30g,钩藤15g,生甘草10g。3剂,水煎服。
3日后复诊:告知服药后每日大便3次,头脑清醒多了,头也不晕了,现血压/70mmHg(14.7kpa/9.33kpa)。上方减大黄。略为调整,又服5剂,一切恢复正常。
按:从上案看可以得出一个认识,用中医看病,切不可拘泥于西医病名.要用中医的辨证方法,有是证用是药。尽管低血压病大多数相当于中医的阳虚、血虚,但是还是有不同的。死板教条是临证的大忌。切记!再转录一案以证之。
验案三:
治疗低血压眩晕
李某,男,36岁,年5月7日初诊。自述血压偏低已近2年,迭服补剂而愈重。现头目眩晕神疲乏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心慌气短。饮食无味,大便偏干,舌红苔厚且干。脉沉细滑数,血压75/52.5mmHg(10kpa/7kpa)。证属湿热郁滞,气机不畅。治以芳香宣化,疏调气机。
处方:蝉蜕、片姜黄、川楝子各6只,僵蚕、藿香、佩兰、大腹皮、槟榔、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水红花子各10g、大黄1g。嘱其停服一切营养补品,饮食清淡,每天散步2小时。
服药7剂后,诸症减而大便偏稀,血压97.5/67.5mmHg(13kpa/9kpa)。原方加荆芥炭10g,防风6g,伏龙肝30g(.先煎)。以此力一加减服用20余剂后,精神爽,纳食香。而告病愈。(《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白癜风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