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中,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多发性骨科疾病,其致残率逐渐上升,这引起了患者的高度重视。多了解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有助于人们在第一时间发现疾病,并快速采取有效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那么,股骨头坏死的典型症状有哪些呢?

典型的股骨头坏死临床表现主要是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间歇性跛行。

1.症状

(1)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钝痛或刺痛,剧痛或隐隐痛,痉挛痛或酸痛不适等,或不能描述疼痛性质;髋部疼痛并常向腰骶部、臀后侧、大腿及膝关节放射;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休息痛(夜间痉挛痛)或活动痛(过度行走、劳累后明显);疼痛在潮湿、寒冷环境中症状可引发或加重。

(2)功能障碍髋部各方向活动受限,关节僵硬或下肢芝力,行走困难,下蹲活动受限,痛性跛行,短缩性跛行。

2.体征

(1)腹股沟中点深压痛(+),足跟叩击实验(+),“4”字试验(+),下肢短缩实验(Allis征)(+),托马斯征(+)。托马斯征阳性,即健侧髋膝关节极度屈曲,同时腰部要贴近床面,患髋呈屈曲畸形。

(2)髋关节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或外旋活动受限,骨盆倾斜,患肢可缩短、肌肉萎缩,步态蹒跚或“鸭步”。

股骨头坏死分四期:

I期(超微结构变异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的承载系统中的骨小梁结构排列紊乱、断裂,出现股骨头边缘毛糙,临床上伴有或不伴有局限性轻微疼痛。

II期(有感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内部会出现小的囊变影,囊变区周围的环区密度不均。骨小梁结构紊乱、稀疏或模糊。也可出现细小的塌陷,塌陷面积可在10-30%临床伴有疼痛明显、活动轻微受限等。

III期(坏死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形态改变,可出现边缘不完整、虫蚀状或扁平等形状,骨小梁部分结构消失,骨密度很不均匀,髋臼及股骨头间隙增宽或变窄,也可有骨赘骨的形成,临床表现疼痛、间歇性的跛行、关节活动受限、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等。

IV期(致残期)

股骨头的形态、结构明显改变,出现大面积不规则塌陷或变平,骨小梁结构变异。髋臼与股骨头间隙消失等。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僵直不能行走,出现脱位或半脱位,牵涉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疗法都能治好股骨头坏死疾病,如果选择的疗法不对,就会导致延误治疗、加重病情等情况发生。因此,要正确选择治疗方法,采取对症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护理应谨慎

患者在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后,患者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而治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分为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在非手术疗法中,股骨头坏死靠修复就需1年到3年的时间,修复快者只需半年。然而长期不负重卧床休息,是不易实行,也不提倡的。功能锻炼可防止废用性的肌肉萎缩,是促使早日恢复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功能锻炼应以自动为主,被动为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并根据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期、形、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受限程度以及体质,选择适宜的坐、立、卧位锻炼方法。

立位抬腿法:手扶固定物,身体保持竖直,抬患腿,使身体与大腿成直角,大腿与小腿成直角,动作反复。每日次,分3-4次进行。

坐位分合法:坐在椅子上,双手扶膝,双脚与肩等宽,左腿向左,右腿向右同时充分外展,内收。每日次,分3—4次进行。

扶物下蹲法:手扶固定物,身体直立,双足分开,下蹲后再起立,动作反复。每日枷次,分3—4次进行。

内旋外展法:手扶固定物,双腿分别做充分的内旋、外展、划圈运动。每日次,分3—4进行。

卧位抬腿法:仰卧,抬患腿,使大小腿成一直线,并与身体成一直角,动作反复。每日次,分3-4次进行。

医院李春明教授提示,股骨头坏死治疗技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医院采取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恢复快,下地早等优点,希望您通过文章的介绍能够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医治。如果尚有疑问,可以咨询或者拨打我院——,专家将为你做出更加详细的介绍。祝您早日康复。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资讯,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广大网友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平台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负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yy/114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