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病特征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不同原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使骨小梁发生坏死,引起患侧髋部疼痛、跛行,后期股骨头塌陷则形成扁平髋,属于中医“骨蚀”范畴。

2、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多与髋关节创伤、股骨胫骨折、长期负重劳损、长期使用激素,以及药物损害、过量饮酒酒精中毒和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慢性肝炎、通风、镰状细胞贫血等有关。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动脉性缺血、静脉性栓塞),以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灵枢·刺节真邪》言:“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内伤骨,为骨蚀。”其乃邪实内伤,或外伤之后,寒热相搏,久而留瘀,以致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不能濡养筋骨而成。其病因复杂,起病缓慢,治疗困难,预后差,病残率较高。

3、西医临床诊断要点

(1)有明显的髋部外伤史

(2)无髋部外伤史而又长期服用激素,过量饮酒等。

(3)髋部疼痛,以内收肌起点处为主,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可向下放射至膝关节。

(4)行走困难,呈跛行,进行性加重。

(5)髋关节功能障碍,以内旋外展为主,被动活动髋关节可有周围组织痛性痉挛。

(6)X线摄片检查可见股骨头密度改变及中后期的股骨头塌陷。

4、中医辨证论治要点

(1)辨治原则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主要是因为肾虚骨萎,加上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蚀于股骨头所致。中医辨证多属于久伤气血筋骨,本虚标实之证,谨审病机,观其脉象,以法治之。治疗应补肾填髓,佐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2)分证论治

①气滞血瘀证:髋部疼痛,夜间剧痛,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舌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沉涩。治宜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②风寒湿痹证:髋骨疼痛,每遇天气变化加重,关节屈伸不利,伴麻木,喜热恶寒,舌苔薄白,脉弦滑。治宜疏风散寒,通痹活络。

③痰湿痹阻证: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舌苔腻,脉滑或濡缓。治宜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④气血虚弱证:髋部疼痛,喜按喜揉,筋脉拘急,关节不利,肌肉萎缩,伴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淡,脉弱。治宜补气养血,壮骨强筋。

⑤肝肾不足证:髋部疼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僵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舌红,脉细数。治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5、疾病案例

龙某,女,56岁,湖南涟源人,右股骨头坏死30年,使右髋内胀痛,渐钻痛,活动的当时刀锯样,不能负重、弯腰及弓蹲,严重影响劳动能力。有时连生活自理能力也受到影响。于年3月6日找到谢老就诊,采用滋肝养肾、补益气血、活血祛瘀、强壮筋骨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方”。口服5剂(研细末,水制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口服9克,每日口服2次。药后右髂内肿痛明显减轻,能自如弯腰及弓蹲,再以丸药3月,复诊,患者基如常人,再以丸药3月巩固疗治效。

李某,女,65岁,湖南娄底市人,骨盆坏死,双股骨头坏死,年6月湘雅附二建议行“骨盆、股骨头置换术”。因家庭经济原因未成,年5月6日,找到谢老就诊,患者坐轮椅3年,完全不能步履,行走。小便也须人扶持。自觉双髋及股内针刺样痛,日达数小时。采用活血祛瘀、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强壮筋骨为辅“股骨头坏死方”加减医治,丸药口服之。6个月后复诊,疼痛感基本消失,能试拐步履,1年后复诊,能扶墙步履-米。1年半后能自行步履米,1年8个月能自行料理日常家务,后以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强筋壮骨为主,辅以活血祛瘀,口服丸药6月巩固疗效。

名医介绍

名老中医谢大淳,从事中医临床40多年,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研究颇深,认为此病的发生,是肝肾虚弱,气血不足,於血痹阻,筋骨失养所致,采用滋养肝肾、补益气血、活血祛瘀、强壮筋骨的治疗方法,自拟“股骨头坏死方”,治疗近百例“股骨头坏死”,临床有效率达93%以上。

名源堂国医馆为顺应广大民众的要求,特邀请名老中医谢大淳来我国医馆坐堂应诊!!!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郑华国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ys/63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