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骨科病人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是术后几天一下床,竟突然死亡。原来,患者在骨科术后发生了深静脉血栓,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而殒命。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
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venousthrombosis),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固,导致深静脉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好发于下肢,可造成下肢疼痛、肿胀等一系列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血流瘀滞
血液在正常流向和正常流速时,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在血流的中轴流动,被一层血浆带与血管壁隔开,不易形成血栓。当在某些情况下,导致血液流速缓慢或产生涡流时,首先是白细胞,其次是血小板在血流的周围层聚集。血小板靠近血管壁后,增加了与血管内膜接触的机会。无论什么情况,只要血小板与血管内膜接触的机会增多,血小板就有可能沉积粘附在血管内膜上,构成血栓形成的核心。血流缓慢可激活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容易达到凝血过程中所必须的浓度;还有人指出,当血流速度减慢后,可使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停驻于血管壁。最后形成血栓
静脉壁损伤
静脉内膜为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表面有一层含有糖蛋白、肝索等成分的覆盖物,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并能防止血小板的粘附;内皮细胞本身还具有合成抗凝物质、与某些重要的抑制血栓形成的物质相结合、产生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粘附和扩张血管的前列腺素的作用;还有学者报道内皮细胞表面存有蛋白C,而蛋白C具有间接的抗凝作用。当静脉壁受到任何因素(常见的有机械性损伤、感染性及化学性损伤等)损伤时,都会使静脉内膜下基底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裸露,血小板随后粘附其上,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5一羟色胺等,同时在血小板凝血酶的作用下,通过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PGG2、PGH2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加重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形成栓。另外,裸露的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还可激活因子XIl,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当静脉壁损伤时,还可释放出组织因子PF一4中和肝素的活性。除此,损伤还可引起局部所诱发的电荷改变而使血小板发生不可逆性聚集。总之,当静脉壁损伤后所发生的各种改变,都可引起局部血小板粘附、聚集、纤维蛋白及血细胞沉积,最终形成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组成成分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通常造成血液成分改变,使血液凝固性增高的因素很多。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及产后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增强。据文献报道,在术后数日内血液中血小板可较正常高2~3倍。血小板增高,释放出的凝血因子V、Ⅲ在血液中的含量也增高,并可激活凝血因子XⅡ、X1,这些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循环,使血液成分改变,血液呈高凝状态,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创伤及大面积烧伤,由于严重的失血、脱水,造成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对增多,也可增高血液的凝固度,长期服用避孕药,亦可使血液中凝固因子增加和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而诱发血栓形成。各种恶性肿瘤,在崩解产物中含有组织凝血因子。也可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除此,近年来发现了能被凝血酶激活的蛋白C,具有强烈的抗凝作用,既能使第V、V·Ⅲ、Va因子灭能,又可增加血液中的溶栓能力。若血液中缺少蛋白C,便有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深静血栓的好发部位—下肢
人体的血液从心脏出发,经动脉系统输送到下肢,再通过静脉系统回流心脏,血液所流经的路程是最长的,心脏泵的动力作用在下肢相对比较弱,而且由于重力作用,血液易在下肢静脉中瘀滞。如果这个时小腿肌肉又处于松弛状态下,在全身各个部位相同状态下,下肢静脉相对就容易形成血栓了。为何左下肢较右下肢更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这是与左髂总静脉解剖位置有关的,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前方,左髂总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峡之间,容易受压,使左髂总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血栓。
深静脉血栓高发人群
髋或膝关节置换手术、下肢骨折、严重创伤和急性脊柱损伤等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极高危人群。大手术后长期卧床或不活动;中风患者;肾病综合征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有长期口服激素或避孕药史;妊娠孕妇;有下肢静脉曲张或以往有血栓形成的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
主要是患肢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特征,血液回流障碍的程度与血栓发生的部位、范围有密切关系。不同部位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现分述如下。
1.疼痛
通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段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神经感受器所致。下肢深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多出现在小腿腓肠肌、大腿、腹股沟等区域。多为胀痛、疼痛性痉挛、紧张感,卧床或抬高患肢可缓解。
2.肿胀
是最主要或惟一的症状。常为单侧肢体肿胀。若为下腔静脉血栓则可表现为双侧肢体肿胀。
3.浅静脉曲张及皮温皮色变化
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由于血液回流受阻,患肢皮肤多呈紫红色,皮温升高。
4.全身反应
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体温一般低于38.5℃。
5.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部分可致心跳呼吸骤停,危及生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6.血栓后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肢体沉重不适,肿胀,久站或活动后加重。可伴有静脉性间歇性跛行、浅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增厚粗糙、瘙痒、湿疹样皮炎、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溃疡等。
如何预防血栓?
看了上述血栓的严重危害,大家千万不能忽视自己的健康问题了。中老年群体应对自己的健康极为重视,每年定期体检,如果发现血管出现血栓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和改善。有血栓问题的人群应及时治疗,但是更应该防患于未然。下面是血栓的预防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参加体育活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粘滞性下降。如打太极拳、体操、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
2、骨折卧床期间多进行下肢的足踝伸屈锻炼,直腿抬高等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3、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它不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还可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等。
4、药物预防。受伤后、围手术期一般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或口服利伐沙班等。老年患者平日可以遵医嘱服用少量阿斯匹林,可使血小板环氧化酶乙酰化,失去活性,防止血栓形成。以及其它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制剂。
5、晚睡前喝杯开水,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也要养成饮水习惯,每天饮水-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6、多吃洋葱、海带、卷心菜、深海鱼油、黑木耳、韭菜、生菜等,适当饮醋、饮茶。
治疗血栓养生粥
有血栓问题的人群,一定不能忽视自己身体的问题。吃药改善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饮食上大家也应该注意。小面小编给大家推荐一款治疗血栓的养生粥,这个药膳来自于中医巨著《金匮要略》。有血栓问题的人群,可以经常食用,可有效缓解血栓症状,并且改善脑梗病人的后遗症。一起学着做吧。
复方黄芪粥
材料:黄芪、生姜、桃仁各15克,炒白芍、桂枝各10克,粳米克,大枣4枚。
制作方法:
1、将黄芪、生姜、炒白芍、桂枝、桃仁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毫升,等药浸透之后煎取药汁。
2、先用文火煎20分钟,然后去渣留汁备用。
3、接着,将粳米用毫升煮到米开花,然后加入药汁,煮沸3到5分钟即可。
功效:黄芪能补气益气,解决了血液流通没有动力的问题;白芍能养血活血,解决了血液瘀滞不前的问题;桂枝温经通脉,解决了经络瘀阻的问题。生姜辛散,解决了寒凝气滞的问题;桃仁则可以破瘀润燥,让血液流动更加顺畅。这道复方黄芪粥,里面这些药物联合作用,对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作,以及改善脑梗病人的后遗症,都有不错的效果
扫码北京中科医院曝光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