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扁平髋专科治疗医院 >> 扁平髋症状 >> ldquo技rdquo录福建
“一个演员一台戏,
一个铙钹一个天。”
福州评话
在年入选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闽姐姐带你倾听
福州评话代表性女传承人
陈如燕的故事
福州评话——陈如燕
自家一方小客厅,拉开一张小方桌,大拇指套上玉扳指,敲起铙钹,在清脆的伴奏声里,陈如燕一张口,就能唱出。须臾间,金戈铁马、公子佳人,尽在眼前。
陈如燕的评话老师陈长枝,曾经被周恩来总理接见过。陈如燕说:“那个年代,我的评话老师都可以被周总理接见,这是多么骄傲的事,说明我们这门艺术受重视。”
初入学时,陈如燕才11岁,很多字还识不全。她说,那时跟老师学讲评话,就是单词、单句地跟着念,很难学会讲完一整本评话本,一般都只讲一段。学了一年多,她才开始讲整本书,练习了三个月左右,她讲的第一本评话本是《孟姜女》。
这本福州评话《郑唐闹花院》是刘民辉和陈如燕夫妻当年的经典双口评话
陈如燕与丈夫刘民辉,都是解放后福州市评话联谊会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二人相恋结婚后,陈如燕开始主攻双口评话,一般都是与丈夫同台表演。年,陈如燕从书台走上大舞台,与陈长枝合作的对口评话《永久的思念》,同刘民辉合作的对口评话《智擒》《歌唱五杰》,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后来,在家庭的影响下,陈如燕的大女儿,也走上了评话艺术之路。
这里每天都吸引众多听众躺在躺椅上听福州评话福州评话的黄金期是上世纪80年代。陈如燕回忆起那时与爱人一同在省府路附近表演对口评话的情景,脸上露出了陶醉的笑容,“当时我们没有扩音器,就是用我们的声音。台子一搭,台下一会儿工夫就聚满了听众。省府路三岔口满满的都是人,起码有两三千人,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回想起那时候,心里真的非常激动”。
陈如燕当年远赴台北表演的老照片
当时,福州评话开始“走出去”。陈如燕曾应邀到台湾、香港等地演出“福州评话”,她的大女儿也远赴马来西亚参与评话演出。
“福州评话是多么有魅力的艺术,一个演员撑起一个场,‘一个铙钹一个天’,让你两三个小时站着都不愿意走。它是福州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是在外的游子心头那一份思乡之情。”省曲协副主席、福州市曲艺团团长陈晓岚这样形容福州评话。
陈如燕和80后的徒弟们
年5月20日,福州评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尽管年事已高,陈如燕依然尽己所能,收徒教学,倾囊相授,为福州评话传承贡献力量。她说,只要有人愿意学,她就愿意教。
福州评话
不仅是老福州人的共同记忆
更是刻在福州人血液里的“基因密码”
当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by/1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