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扁平髋专科治疗医院 >> 扁平髋症状 >>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
青少年多发性骨痛,排除风湿热、JRA、JAS、代谢骨病……诊断可能是什么?
=======================
病例介绍
患者,女,15岁。主因多关节疼痛5年加重伴腰背痛1年余就诊。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跟疼痛,走长路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医院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进行性加重。1年前出现多关节肿痛,先后累及双膝、双肘、双髋、双踝;半年前上述症状加重,又相继出现双手第1、2和3指远端指间、近端指间及掌指关节肿痛和骨性膨大,双腕痛和双肘伸直受限,晨僵约15min,伴腰背痛,此后在数月内出现胸廓畸形。医院诊断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及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开始服用传统的抗风湿药物(DMARD),最后服用各种生物制剂,但没有明显改善。近半年腰背畸形加重,上下楼困难。
父母非近亲结婚,患者为双胞胎之一,另一天折。
无地方病史及家族中类似病史。
查体:智力正常,步态如常,消瘦,身高cm,体质量38kg,头颅面部无异常,脊柱侧弯畸形,胸廓前凸,双手远端指间、近端指间关节骨性膨大,有轻度压痛;双腕压痛阳性、活动受限;双肘肿大、伸直受限、无明显压痛;双膝肿大、有压痛;双髋压痛阳性、活动无明显受限;双“4”字试验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均正常;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NA)、抗线粒体抗体(AMA)均为阴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阴性。
X线表现:双手骨质疏松,诸掌指关节骨端较大,指骨骨骺增宽,关节间隙清楚;胸腰椎X线片示脊柱左侧弯并右旋畸形,椎体扁平,前缘扁小,后方较凸,上下缘骨质欠规整;骨盆诸骨结构完好,耻骨联合间隙增宽,双股骨颈较短,骨骺发育不良,双髋关节间隙变窄。骶髂关节CT:双骶髂关节增宽,关节面不光滑。
WISP3基因分析:在患者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取患儿外周血,提取DNA,分别扩增WISP3基因上5个外显子和其与内含子连接处,测序后发现2个碱基序列的改变。在外显子3与内含子3连接处出现了碱基序列T到C的改变,c.+2TC,另一改变发生在外显子4上碱基序列c.(氨基酸序列p.Lys)处,出现了一个重复碱基A,在蛋白质水平导致位赖氨酸后第22个氨基酸提前改变为终止密码,c.dupA,p.LysLysfsX22。
最后诊断: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
目前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消炎止痛,营养软骨,也可选择物理疗法和康复治疗,目的是尽可能地保留关节功能。同时还要加强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加强防护,防止跌倒和摔伤发生骨折。
====
诊断思路:手部小关节无痛性漫肿、多关节痛;实验室无特异性阳性指标;胸椎后凸,腰椎轻度右侧侧弯、椎体扁平;扩增WISP3基因上5个外显子和其与内含子连接处,测序发现1个碱基序列改变。因此,这例患者最终诊断为: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
与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黏多糖病的鉴别诊断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是非炎症性关节肿胀。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炎症性关节病。因此会有受累关节的肿胀、压痛、关节处皮肤温度增高。通常会有较长时间的晨僵。超声检查可以看到滑膜水肿、能量超声可看到滑膜血流丰富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的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通常是阴性的,也没有血沉、CRP等增高。
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如未能良好控制,随病程进展往往会带来双手关节畸形、双手关节功能丧失。但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的双手关节功能通常良好。反而有膝关节、脊柱关节功能受损等。
得注意的是,该病幼年起病,需要跟黏多糖病鉴别。黏多糖病会出现骨骼、关节及韧带异常。这些会干扰生长、导致畸形、景向活动及引发疼痛。需查尿糖胺聚糖,旧称黏多糖。
既往笔记
永军英语08-28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Sweet综合征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会-生物类似药专题
新型小分子药物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现状和前景
急性风湿热皮下结节
科勒骨病(Kohler病)
关节痛、皮下结节、胰腺炎
托法替尼治疗难治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李永军阅读是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