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外血管——(一)股血管
股动脉:
股动脉为髂外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后面向远端的延续,下行与髋关节内下方,在股三角内行向股三角尖,继而经收肌管下行,至腘窝,移行为腘动脉。股动脉与髋关节囊之间由髂腰肌肌腱分开。股动脉起始处发出三条浅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阴部外动脉)均与同名静脉伴行。
股动脉最大的分支为股深动脉,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约3-5cm处起自股动脉的后外侧,向内下,行于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沿途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数条穿动脉及肌支,同时参与髋周围及膝关节动脉网的组成。
股静脉:
为腘静脉的延续。起自收肌腱裂孔,向上与股动脉伴行,位于股动脉后方,逐渐转至动脉内侧,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股静脉汇集股深静脉和大隐静脉后,移行为髂外静脉。股静脉除主要收集大腿深部的静脉外,主要收纳大隐静脉的血液。
在髋关节囊的内下方,股动脉位于股静脉的外侧,故术中处理该侧时易于损伤股动脉。
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股血管的损伤是骨盆外脉管系统中最常见的损伤,其损伤的机制为点状拉钩于该处的放置不当造成的。前外侧入路易于造成股血管的损伤,点状拉钩过度向髋臼内下方内侧放置、大块骨移植的髋关节重建、髋臼前下方骨赘的清除、髋臼前下方瘢痕的清除和松解都可造成股动脉损伤。当使用骨水泥固定髋臼假体时,过多的骨水泥向内下侧外溢易可造成血肿、血栓形成和周围股动脉栓塞。骨水泥聚合过程中的产热和形成针刺样拉长的骨水泥会造成术后血管损伤、假性血肿的形成和动静脉瘘。这些因骨水泥形成的损害可以通过于骨水泥外溢前在周围上纱布垫,同时及时清除髋臼前下方的骨水泥,以避免骨水泥对血管造成的损伤。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没有大量出血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局部缺血应考虑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术前检查如显示患者有严重的血管疾病,全髋置换术中要降低患肢脱位、试模、复位或纠正屈曲挛缩等牵拉的幅度和力量。
术中血管的体积描记监测有时对高危人群是必要的。术前多普勒超声显示踝动脉处压力50mmHg,或术前部分区域有缺血坏死表现,则需要请血管外科的医师进行会诊治疗。
医院科室分布及主要疾病详解不打疫苗才真的有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