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扁平髋专科治疗医院 >> 扁平髋治疗 >> 北亚骨事讲堂丨什么是股骨头及股骨头坏死
什么是股骨头及股骨头坏死?
专家介绍
郭海牛
(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主任)
北京市人才引进专家、全国中医骨伤院校世纪骨伤功勋专家,医院、医院等进修深造。
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病临床工作30多年,善于从病人具体病情出发,科学诊断、合理治疗、力求实效。
擅长对股骨头坏死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病、骨质疏松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尤其擅长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椎管扩大术。以及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保膝治疗。
延伸阅读
1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病,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的病理机制都是骨组织缺血,所以关于发病机制、血供受阻理论最易被人接受。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各种骨内、外致病因素引起骨组织营养血流减少、骨内血管网受压或流出静脉阻塞,造成局部血供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组织缺血性坏死。病初可仅表现为单一主要血管受损,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残余循环血量不足以维持受损部位骨细胞正常供血需要时,骨髓组织将首先受损,随后出现骨细胞坏死。
图片来源:全景
小儿股骨头坏死
在众多的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中,也可看到不少小朋友的身影,小小年纪既不吸烟也不喝酒,也很少会接触到激素类药物,为什么小朋友也会遭受股骨头坏死病痛的困扰呢?
小儿股骨头坏死被称为Legg-Calve-Perthes病,简称Perthes病,现多数学者称为小儿或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为扁平髋、股骨头骨骺炎、股骨头骨软骨炎等,该病恢复后,坏死的股骨头往往遗留扁平状畸形,甚至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髋关节功能障碍。
本病可发生于2-12岁儿童,其中4-7岁更为多见,男多于女,男女比例为4:1,多为单侧,双侧发病约为10-12%。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日本、蒙古、中欧等国家和地区儿童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黑色人种儿童发病率比同地区的白色人种低。
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什么小朋友也会遭受股骨头坏死病痛的困扰呢?下面就聊一聊小儿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
小儿股骨头坏死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许多学者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01
生理因素
①新生儿:血供来源于三个方面:外骺动脉、干骺动脉和内骺动脉。4岁以前股骨头骨骺的血供来源于干骺动脉、外骺动脉(以干骺动脉为主),内骺动脉逐渐消失,骨化中心和骨骺板还未发育完成。4-7岁血供主要来自外骺动脉,此阶段股骨头的血供最差,与临床好发年龄基本相符,此时股骨头的骨化中心和骨骺板均已发育完成,来自干骺的血供受骺板阻档,不能供应股骨头骨骺,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②7岁以后圆韧带动脉伸入股骨头骨骺,有圆韧带动脉和外骺动脉两条血管提供血运,但干骺A仍不供应股骨头骨骺,也易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③青少年期骨骺板闭合,干骺端血管进入股骨头,成为成人型血管分布,不患此病。
示意:a:新生儿;b:4个月至4岁;c:4~7岁;d:7~12岁;e:成人。
02
关节和骨的因素
关节内压或骨内压增高,骨内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股骨头骨骺缺血。关节内压增高因素有暂时性滑膜炎、感染性关节炎、外伤性关节腔积血以及影响滑液循环的伸展、内旋等非生理性体位等。
03
环境因素
包括围产期和出生后的生活条件。国外有报道称,臀位产儿童的发病率是正常儿童的4倍,出生时父母年龄偏大和营养失调儿童易患此病。
04
外伤因素
1/5患儿发病前有明确的外伤史,创伤特点为反复多次轻微外伤引起关节腔积血,次因素可解释患儿男多于女的原因,因为男孩活动量大,受伤机会大。
05
其它因素
可能与发育异常、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遗传有关,很多学者进行过深入研究,但目前还没公认。
那么小儿股骨头坏死有什么临床症状呢?
疼痛
疼痛:初起疼痛较轻,甚至无疼痛,仅为髋部不适,后疼痛逐渐加重,多为轻度或钝痛,往往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有时疼痛为一过性或一过性夜间疼痛,疼痛部位往往在腹股沟、大腿内侧和膝关节内侧,以腹股沟为主,膝关节内侧为牵涉痛,为闭孔神经分支至膝关节所致。
跛行
初起为疼痛性跛行,当出现功能性髋内翻畸形时,出现明显的屈德伦堡跛行,如双侧病变,患儿行走时呈“鸭步”。初起时,跛行同样也是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功能障碍
初起时患髋多方向活动均可轻度受限,以后受限逐渐加重,以内旋、外展受限更为明显,强迫活动可诱发疼痛。
压痛
多位于髋关节前方的深压痛。
另外还可出现臀部、大腿肌肉萎缩,被动活动时出现轻度肌肉痉。
该病患者多为2-12岁儿童,无疑对患儿的生活、学习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但该病有明显的自愈性,儿童又有较强的生长、修复能力,只要发现、诊断及时,加上治疗得法、看护得当,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当然也不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推荐阅读—
医院开展夜间门诊的通知!
北亚骨事讲堂丨颈椎病的阶梯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