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腎開竅於耳,腎主骨;肝開竅於目,肝主筋;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脾開竅於唇,脾主肉;舌為心之苗,心主血脈。自我治療方法:1、面色暗黃,毫無光澤,舌苔暗紅青紫,一年多無月經,(但是脈項浮大有力)——揉脾經的公孫穴、心包經的內關穴。每天一碗山藥薏米粥(如人太瘦或觜唇紅腫破裂可用二碗粥)。2、腰部酸痛——通過“腎為腰之府”,是腎出了問題。3、手指甲變得又溥又脆——通過“爪為筋之餘”“肝主筋”可以考慮是不是肝臟虛弱了。4、頭髮脫落,鬚髮早白——通過“發為血之餘氣”,與心血不足有關。5、夜裏1-3點醒來睡不著——睡前按摩肝經的太沖穴(消氣穴)以祛肝火。6、晚上7-9點胸部不舒服或肚子痛——為心包經所主。7、“推腹法”的目的——是清除腹內“三濁”(濁氣、濁水、宿便)。8、拔罐後皮膚奇癢難忍——是新鮮氣血流注此處的極好表現象,此時刮痧癢的地方最適合。9、吸氧——“嗅玫瑰”法;放鬆——“抓蝴蝶”法、“擦玻璃”法。10、手腳涼、怕涼——用熱水泡腳、墜足法、跪膝法、金雞獨立。11、身心改善——先天之本,啟動腎經——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也就是原頭。腎經的原發力、原動力都在這裏)。再通過湧泉穴來好好利用,用在肝處——湧泉穴是通肝的;供給肝臟營養就靠腎,讓腎經的氣血周流通暢。12、補腎——先揉腎經,再揉心經。心腎是相通。腎經叫足少陰腎經,心經叫手少陰心經,它們是一條經:在胳膊上叫心經,屬火,在腿上就是腎經,屬水。兩經同時揉,效果能達到極致。13、腎虛——揉腎經、心經。14、失眠——揉然穀穴、再揉心經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治,效果更佳。15、恐懼——揉摩太溪穴,來強壯腎臟(恐懼傷腎,就是大傷氣血)。16、吸氣短呼氣長“氣短”——胸中有鬱悶之氣,但腎不納氣,就是腎虛,堅持用腹式呼吸法,能真正達到補腎的效果。17、肚脹、消化不好——推腹法(主推胃經部分)、跪膝法(主要可引胃經氣血下行)、敲胃經法(用拳頭敲打大腿、小腿胃經部分)來調動身體本來就充足的能量庫,自行衝擊堵塞的經絡。18、小便不利、喝水少、身體濕氣大——打通胃經來激發自身特有的原動力,而不是按膀胱經。19、愛發火的人,脾氣就是能量——平時多敲打、按摩肝膽兩經,尤其是膽經。經常刺激能疏解肝膽滯氣,讓氣血暢通。肝火旺的人能量最足,最易上火,通過肝膽兩經就把肝火引到它該去的人體虛弱的地方去。20、偏頭痛、乳房脹痛——壓抑點就在膽經和三焦經上。21、吃得多但肚脹,就是所謂的“胃強脾弱”——小腿的胃經和脾經,尤其是脾胃相通的穴位上:脾經的公孫穴、胃經的豐隆穴。22、胃潰瘍——病源起於肝,鬱結之氣在膽,症狀表現在胃,壓抑點在膽經上,鬱結的能量從膽經宣發,而不去衝擊胃。23、塞症、萎縮症、炎症等久治不愈之症——需把氣血引到病灶點,看看病灶點壓哪條經上,就在病灶的去路上“挖個坑”,把氣血引過去,用拔罐法(可能開始拔不住,多拔幾次罐就能拔住了)。24、補腎——借助一條不易枯竭的經絡——胃經來實現,(治病從調肝入手,養生以強腎為功)。25、氣血不足、美容——打通胃經,保持胃經暢通,氣血自然充足。推摩腹部胃經(尤其是腹直肌部分),、敲打大小腿上的胃經、在胃經路線上拔罐子、刮痧,蹲檔騎馬式、跪膝後仰頭著地等,都是打通胃經的方法。26、清除體內的“三濁(濁氣、濁水、宿便)”——用“推腹法”,使大便暢通、小便增多、放屁打嗝,濁氣排除。27、壯腎陽——艾灸關元穴,和拍打命門和關元穴,以激發出體內無限的先天活力。28、鼻子不通氣——用“取嚏法”,流出清涕(寒氣),鼻子馬上通氣。29、受寒後頭痛劇烈——用“取吐法”,汗水痰涎齊出(寒氣),頭痛立止。30、吃涼的食物腹瀉——是身體幫你把寒氣排出,不必驚慌。31、高血壓——常揉尺澤穴。32、關節炎——練“跪膝法”。33、老胃病——練“壁虎爬行”效果最好。34、美白、祛斑——打通小周天的“叩首法”。三五天做一次,每次一小節,每小節叩首15次。35、膽囊炎、乳腺增生、頭皮屑、腦供血不足、補肝腎、預防老年癡呆、預防心血管疾病和腦梗塞——梳頭,每天最少次,越多越好,梳頭還可以疏通很多經絡,等於給身體打基礎。一梳頭膽經的20多個經絡就全部打通。36、鍛煉脖子、頸椎、頭腦的神經——用頭練書法(用頭部練寫字)。37、膝蓋痛、膝蓋積水、膝蓋骨刺、腰痛、不能下蹲、不能上側所、補腎——練“跪膝法”(中醫稱膝為筋之府,膝是筋的房子,而肝又主筋,所以跪膝法又是大補肝臟的方法)。38、補肝——“跪膝法”(堅持每天做一次20分鐘,相當於每天喝幾支杞菊地黃丸口服液)。39、膝蓋有積水——先推腿下邊的脾經,先除濕,再揉膝陽關穴,往下疏導,然後再跪行把氣引過來就沒問題了。40、減肥密法——“跪膝法”,三周見效。41、脫髮——“跪膝法”。42、坐月子生氣斷奶——使勁點按“湧泉穴”,要身心同治,二小時後,乳房開始逐漸脹,奶水會重新有。43、胃痛——按“足三裏”,再循胃經上行,找到“伏兔穴”,將胃經上的硬結揉散。44、生氣打咯——用按摩棒從上到下疏通小腸經、三焦經、膀胱經,會有很多痛點,嗝打出來就不痛了。45、彎腰時兩肋疼痛——口服《加味逍遙丸》。46、肝火旺、長豆豆——就按肝經的“曲泉穴”到‘陰包經’,都是肝穴的要穴,“曲泉”泄肝火,清濕熱;“陰包經”解肝鬱,調月經。如按摩穴位疼痛時,可用刮痧法,工具隨意。讓痘痘根除。47、各種皮膚病——按“曲池”穴,多按就會好。48、鼻流清涕、感冒、肘上邊穴位痛——肺與大腸經相表裏,手敲大腸經(感冒初期,有預防肺臟被風寒侵襲的作用)。49、咳嗽、嗓子不痰咳不出——按腎經上的“複溜穴”、膝蓋窩裏的“陰穀穴”,咳嗽立止。50、高血壓——刮心包經、大腸經、肺經,按摩降壓穴位,膀胱經走罐幾分鐘,再按摩太溪穴、太沖穴、足底心臟反射區。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堅持三個月方見效果。51、心腦血管疾病——“心包經”專治心腦血管疾患。52、大腸經清體內熱毒淤血。53、肺經肅降而補腎。54、太溪穴是腎經原穴,補腎並引血下行。55、太沖穴清全身濁氣,濁氣出則百病皆消,使心臟反射區增強心臟供血,補充氣血原動力。56、冬天著涼——用“取涕法”。57、鼻塞——按壓胳膊上的“孔最穴”,右側不通就按左側的“孔最穴”,同樣方法按另一側。58、胸悶、噁心、想打嗝打不出——用“推腹法”,主推心窩下及中間任脈和兩旁的胃經,找三焦經的手腕處找“支溝”和“外關穴”進行敲打或點按。小腿的胃經諸穴上點按或刮痧,也可按孫公穴(是消除腸胃濁氣的要穴)。59、通鼻、感冒引起的咽喉痛——按“孔最穴”(孔最穴是總管全身各種孔竅而得名的穴位)有特效。60、防衰老的五大法:治黃褐斑、眉棱痛、魚尾紋、眼袋、黑眼圈:做眼保健操——按“攢竹穴”(管眼睛視力及眼睛脹痛等眼睛不舒服問題);“魚腰穴”(管的是眉棱痛);“絲竹空”(管專門祛斑的大穴,專管太陽穴附近出現的暗斑、黃褐斑)。61、魚尾紋——按眼睛上的“瞳子髎”。62、去眼袋——按“承泣穴”(是專管眼袋的穴位,上眼袋是是腎虛引起的;下眼袋是脾虛引起的,都是脾腎兩虛的結果)。63、黑眼圈——按揉“四白穴”。64、改善頭部供血、面若桃花——採用“撞揉鼻骨法”。65、烏髮滿頭,腎強腰壯——多叩齒(牙齒裏的經絡和腎經是相通的,在不便直接調養腎時,就採用健壯牙齒,是最好的補腎方法)。66、補腎、治耳鳴——用掌根揉耳背(每天揉三分鐘直到耳朵眼裏發癢,證明耳朵面裏的氣血過來了,長期這樣揉,耳鳴、耳聾的問題就解決了)。67、讓面色一直保持健康紅潤——敲打“胃經”(胃經是經面部供血之經,是一條多氣多血之經,直接通達於面部。方法:用10個手指肚敲打面部,敲打的就是胃經,也敲了大腸經和小腸經,再用手捋脖子,從下往上捋,再用空拳敲打胸部的乳頭上下到心窩,兩個空拳相對敲,然後在大腿的正面和側面1/2處接著敲,最後再敲一敲小腿中間的脛骨外側,就接通了下面的整條胃經。只需幾天時間,蠟黃、比較發暗的臉色不見了)。68、高血壓、腦供血不足、低血壓——捋脖子上的“胃經”,從下往上捋脖子。69、中醫所稱的三種痰——第一種是氣鬱生痰:氣鬱生的痰在身體上最容易表現出的就是脂肪瘤、囊腫,叫痰核,像扁平疣這類也跟氣鬱有關;第二種是脾虛生痰:就是人們一咳就吐的痰,其實不是來原於肺,而是生自於脾,脾是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要想根除痰,就必須健脾祛痰。第三種痰是血痰,“血滯則生痰”,“痰蒙心竅”就是指血痰,就是常說的高血脂,血流緩慢停滯住了就堆積下來形成了高血脂。心包經就是化痰的,化血脂之痰,是專門預防高血脂的一條經絡,如果血脂高就會患心腦血管病。70、刮痧方法——要順著經絡刮,輕輕的刮,順著經絡走,不能橫著刮。是否出痧不在於用多大的勁:痧是不是刮出來的,而是體內的氣血推出來的。特別注意:孕婦、腫瘤、心臟不好的病人不能刮。71、肥胖產生的二種原因:外寒和內火,治療的六種方法:肝膽功能失調引起的肥胖自治療法:推大腿骨側的肝經和外側的膽經、敲帶脈區;腸胃功能失調引起的肥胖自治療方法:跪膝法;小腸功能失調引起的肥胖自治療法:捏手臂內側心經和小腸經;心臟功能失調引起的肥胖自治療法:用大拇指揉心包經;脾的運化失調引起的肥胖自治療法:每天推揉左側小腿上的脾經有特效;膀胱經失調引起的肥胖自治療法:在後背膀胱經按摩、刮痧、捏脊、艾灸。中醫認為:“風從項後入,寒從腳底生”,用拔罐、按摩托、捏脊、艾灸的方法,目的是清除後背的寒氣,以消除肥胖;72、通治各種肥胖的自治療法——推腹法、走路法、早睡早起。膀胱經大藥房73、治包括近視在內的任何眼疾——按揉睛明穴,按一下松一下,每天做9次就會起作用。74、治眼睛方面的疾病和熱證——揉攢竹穴。75、通鼻竅、治眼疾、頭痛、癲癇——用10個指頭肚每天梳頭上的膀胱經50次。76、明目醒神、降血壓、防治頸椎病、感冒——揉天柱穴。77、治咳嗽老不好、心裏發憋、心血管問題、胃痛、肝、膽問題、腰酸腰痛——按後背膀胱經上的相應位置,在後背中線旁開1.5寸和旁開3寸的地方上找痛點,多揉就行,每天一次。78、治療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揉“八髎”,位置在褲腰的下緣和尾骨尖中間這一段旁開2~3釐米處: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邊4個,右邊4個,共8個,通常叫八髎。此穴是專門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各種男科、女科都歸此穴管,如痛經、子宮肌瘤、前列腺方面的毛病等均在這幾個穴位上找到痛點,按揉痛點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79、排毒減肥——拉抻或敲打承扶穴到委中穴一段:坐在床上,腿伸直,腰往下彎一彎,抻完後再多敲打一下大腿後邊,尤其是承扶到委中這一段,把痛點都敲得不痛了,膀胱經就疏通了。80、降血壓、治腰背痛、腦後頭痛、足跟痛——壓委中穴、委陽穴。81、平時腰痛——壓委中穴效果特別明顯。82、腰脹痛——不要拔罐子,會越拔越重,要揉“委陽”穴最管用。83、降血壓——按揉委中穴。84、後頭痛、足跟痛——揉委中穴。85、治腰痛、坐骨神精痛、痔瘡——揉承山穴。86、治慢性腰痛(腰肌勞損)立竿見影——揉飛揚穴。87、治感冒、膝蓋發涼、血壓高、眼睛酸澀、老花眼、腰腿痛、足跟裂、足跟痛——從飛揚穴一直推到昆侖穴。88、治腿抽筋、癲癇、身上老發緊——揉“申脈穴”(顧各思義,就是使人的筋脈伸展開來)。此穴在腳踝下緣,不太好揉,但用食指指節硌的方法一下就容易找到。89、腦鳴——按揉束骨穴最管用。膀胱經在腳上的穴位挨得都很近,用大拇指沿著外側的骨頭一推,就能把這些穴位一次性刺激到。90、治療腦鳴、頭痛、防感冒、通鼻竅、防止腳寒涼——揉金門到足通骨這一段膀胱經(用拇指推)。91、正胎位——艾灸至陰穴。特別注意;在揉膀胱經的時候,心情一定好放鬆,如果是緊張狀態的話,身體就會氣滯血淤。92、腎結石(體內垃圾)——通過刺激膀胱經來增強其功能,從而清除這些症狀。93、膀胱經在後背各穴——可以用後背撞樹、撞牆、撞門框等,實際上撞哪都行,記住:一是量力而行,二是循序漸進,三是持之以恆。只有牢記這三個原則才會即安全又有效果。94、老人腰不得勁——病人平趴著,按摩腿上膀胱經的穴位:飛揚、委中穴揉一揉,要輕揉,還可以做跪膝,既可以漸漸增強腰部力量,又對緩解腰部疼痛有很好的幫助。95、老人腰腿疼——在左右委中穴、飛揚穴上拔上二個罐;旁邊還有穴也要拔二個罐;昆侖穴用手揉。腎經大藥房——啟動先天這本,何懼疾病衰老96、使人不易衰老——刺激湧泉穴,它是一個井穴,即源頭。用大拇指用力點按湧泉穴,如果很痛就適合每天按摩,一定要堅持,因為補腎是用一輩子來完成的任務,腎氣強壯就不會衰老。按此穴是引血歸源。每天按三分鐘,堅持一個月,會發現腳底有彈性了,再按的時候就不會有有坑了。如果有的人用力點按後沒有什麼感覺,穴位還被按下了一個坑,這就是典型的腎氣虛弱、氣血不足,這時就不適合按,這樣的人要先做跪膝法,把氣血引下來,再刺激湧泉穴。其實,只要把湧泉穴按摩通了,就證明把整個腎經都給打通了。97、咽喉炎——按揉照海穴。98、糖尿病、煩燥口幹、咽喉腫痛、遺尿、遺精等症——按揉然穀穴有效。99、腎炎、腎絞痛、痛風、老年癡呆、先天抽搐、痛經、厭食等症——太溪穴。、哮喘、二便不利、腰骨無力、頭昏失眠、足跟痛——按揉大鐘穴。、膀胱炎、水腫、小便不利、前列腺炎、月經不調、腳踝酸痛——按揉水泉穴。、身上怕冷、腳心老是冰涼——按湧泉穴,如果按下時按點不彈起來,最好用艾灸法,如果火氣較大,此法不適合。、腳心發熱、但足不寒——最需要揉湧泉穴。、打嗝不止(呃逆)——是腎氣不足,氣不往下走,不能歸源,而往上走就會產生打嗝,按湧泉穴。、虛寒履帶嘔吐——按揉湧泉穴。虛寒是吃點涼東西就反胃嘔吐,是腎氣不足造成的。、耳鳴、耳聾——按揉湧泉穴(因為腎開竅於耳,腎氣不足耳朵就會出問題)。、高血壓——按揉湧泉穴。也可馬吳茱萸這味中草藥打成粉,調點醋,和成泥狀糊在腳心上,能很好穩定血壓,其實是引火歸源。、鼻出血——把大蒜搗碎糊在腳心上,左鼻孔出血糊右腳心,右鼻孔出血糊左腳心,兩側同時出血就一邊糊一個,不超過10鐘即可。古人說糊上立馬主好,如不好則說明身體不別的病。、治糖尿病、煩躁口幹、咽喉腫痛、遺尿、遺精、——按揉然穀穴。找然谷穴時,可以先摸一下腳的內踝骨,往前斜下方2釐米處有個高骨頭,然穀穴就在高骨頭下緣。、突然說不出話來,如是咽喉特別幹——按揉然穀穴。、男科小便短赤(即尿少、很熱、色發黃)等——按揉然穀穴。、益腎平喘、通調二便、強腰壯骨、清腦安神、治療足跟痛、膽小怕事等情志病——按然穀穴。、陰虛火旺——按揉大鐘穴。、嗓子老說不出來話——按揉大鐘穴。、治膀胱炎、小便不利、膠列腺疾病、月經不調——按揉水泉穴。、足跟突然痛——按揉水泉穴,如果是長期足跟痛,就要揉大鐘穴和太溪穴。、爬山發生腳踝酸痛——按揉水泉穴。、治咽喉痛、慢性咽炎——按揉照海穴。、以常咽喉幹,喝水也不管用,沒有唾液,是腎陰不足——按揉太溪穴就能補上腎陰。、痛風、尿酸過高,這是尿裏毒素太多了——每天揉太溪穴能從源頭把問題解決。、腎炎,排不出尿來——揉太溪穴也能説明把尿毒解掉。、先天性抽搐——按揉太溪穴。、老是好哭、哭了以後眼睛越來越看不見東西——多揉太溪穴。、厭食品症——按揉太溪穴。、胸悶、支氣管炎、哮喘——按揉太溪穴。、老年癡呆、耳鳴、牙齒鬆動——打通腎經,這些症狀就全沒了。、咽喉痛——按揉太溪穴、然谷穴、湧泉穴。單個揉,哪個痛揉哪個,痛的那個就管咽喉痛了。特別提示:足三裏穴偏重於補後天,太溪穴偏重於補先天。若補先天就要從太溪穴開始。*調節腎經的杠杆之藥——複溜穴、消腫(凡是有腫的地方)——按揉複溜穴(因為腫的意思是有水液在那裏停滯不流,淤住了,揉此穴就能讓它重新迴圈起來)。、靜脈曲張——按揉複溜穴。、頸椎病、生殖系統病、腹痛、腹瀉等——按揉陰穀穴。、痛風、結石、抑鬱、癲癇——按揉築賓穴。、月經不調、崩漏等——按揉交信穴。、消腫利尿、靜脈曲張、水腫、腹脹、自汗、盜汗、腹瀉、尿失禁、指端麻木等——按揉複溜穴。、半天尿不出來、尿失禁——按揉複溜穴。、降血壓——先按揉尺澤穴(把上面的氣降下來),再揉複溜穴(把降下來的氣給接收住,讓它固定下來),最後再揉太溪穴,才能真正把腎給補上,是一步一步逐漸起效的。、腿腳酸脹、或是腳老是抬高放在桌子上才舒服,是氣血下不去——每天多揉揉複溜穴。、白內障、青光眼、飛蚊症、眼睛脹痛、上眼皮無力(扒拉開合還使勁睜開,睜開一會兒又搭拉下來)等問題——揉複溜穴都管用。、手指端或腳趾端總是麻木,是氣血過不去,原動力不足——每天要按揉複溜穴。、補腎——先揉複溜穴,讓它先通一下,馬上再揉太溪穴,把好血趕緊引過來,打好這個基礎。、月經不調、崩漏(月經到期不來或者有崩漏、淋漓不止等)——按揉交信穴。、膝蓋發軟、沒勁、心裏有恐懼的時候——按揉築賓空就可以給人增加底氣。、解藥毒、空氣污染毒——對常期服用西藥的人,平時一定要多揉築賓穴(也解煙毒、油漆味、污染空氣的氣毒)。

、解肝毒——揉太沖穴。、尿酸過高——尿酸過高會產生痛風、結石症,揉築賓穴可以治療這些病。、神經受到傷害——揉築賓穴。特別提示:築賓穴的主要功能是清熱利濕、化痰安神、理氣止痛。、肚臍周圍的腹痛——按揉陰穀穴。再按揉胃經上的巨虛穴配合使用,祛腹痛效果更好。再加上推腹法,效果即快又好。、治頸椎病、生殖系統疾病、腹痛、腹瀉——按揉陰穀穴(此穴在膝窩處、委中穴內側)。此穴是治療頸椎病的一個好穴。中醫常說“腎主骨”,頸椎和要椎體都是骨頭的一個部分。、肚臍眼周圍的腹痛——按揉陰穀穴。、腹瀉——先按揉陰穀穴,再加上排濁氣的推腹法,療養既快又好。、治心臟、腸胃、生殖系統、泌尿系統、情志等疾病——推揉胸腹部腎經(推揉胸腹部腎經,心臟、腸胃病、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的眾多疾病會迎刃而解)。特別提示:在推腹的時候,腎經可分為3個部分來推:第一部分從俞府推到步廊。在這一段,會推到痛點,特別是心裏有恐懼的時候,而且恐懼的時間越長,這些痛點就越敏感。把這些痛點都給揉散了,就會覺得心裏非常舒服,恐懼不知不覺消失了。而且諸如心裏鬱悶、胸悶、咳嗽等毛病,都可以在這裏打到原因並得以解決。第二部分從中線旁開0.5寸的幽門空開始,一直推到肚臍眼旁邊的肓俞穴。推到這塊是為了達到排出腹中的濁氣、調節腸胃功能的目的。第三部分從肓俞往下推到橫骨。能防治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打通身體正面的腎經,可以通過以上介紹的推腹法來辦到。如果覺得身體哪方面問題最嚴重,就著重從管哪塊區域的經絡開始推就可以了。腎經健康大課堂、問:腎經從腿上到後背的穴位有哪些?答:腿最上面的腎經穴位是陰穀穴,再往上到背後、臀部這一帶只有經,沒有穴。趴下的時候,內側有一根筋,中間有一根筋,外側有一根筋。中間這根筋和外側這根筋都是膀胱經,內側這根筋才是腿上的腎經。、問:湧泉穴是點按好,還是從中點往腳趾頭順揉好?答:怎麼揉都可以,只要敏感了就可以多揉,如果揉時不敏感,又凹陷下去了,就別揉它,先揉其他的穴位,慢慢的把氣血往那兒引。、問:我的嘴老是特別的幹,尤其是夜裏,請問用哪個穴位?答:腎經上的穴位挨個揉,哪個最敏感就最有效,但是最終目的是要讓太溪穴敏感,再讓湧泉穴敏感,就成了。、問:帕金森這個病有不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調理?答:凡是顫動的症狀都跟肝有關係,可以多揉太沖到行間,還有地筋以及腎經上的穴位。但要想效果長久的話,還是要從腎經上來打通。、問:請問尾骨痛按什麼地方?答:凡是骨頭方面的問題都跟腎有關,腎主骨。所以尾骨疼也跟腎有關。要揉腎經上的太溪穴、複溜穴,它們都管用。另外尾骨和頸椎互為反射點,所以尾骨痛要揉頸椎上的痛點;頸椎痛要揉尾骨上的痛點,這二個點都可以互相參照。、問:目前我腳上長有骨刺,又加上痛風,按摩哪個穴位比較好?答:沒有哪個穴位是專門治這個病的。多揉脾、腎、肝這3條經絡,把它們打通後,這種病症就能緩解。、跪膝法對於腰椎也有好處嗎?答:跪膝就是引血下行,主要是補腎、補肝,調節肝腎的,而腰椎是腎所主,像腰椎間盤突出就是裏面的筋有問題。筋硬、有淤血了就會產生關節的錯位,這與肝臟功能有關,所以跪膝法是調節腰椎、調節肝腎的方法。、腰椎痛還有腰椎突出和右邊這條腿發涼,通過跪膝法可以緩解嗎?答:可以,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有一段時間氣老不通,光往上走,不往下走,而且老打嗝,有什麼辦法治嗎?答:揉尺澤穴、複溜穴,可以把氣降下來。但是老打嗝證明你有一個想往外發的力量,一定不能壓住它。所以最好先揉太沖穴到行間穴,把氣消了,然後揉三焦經的支溝穴,再揉尺澤穴加複溜穴,把氣再降下去。、問:複溜穴這個穴位是治咽痛和咽炎的,那它治咽喉部的囊腫能有效果嗎?答:只要是咽部的問題、喉嚨的問題,揉複溜穴都會有效果。、問:我總是怕冷是怎麼回事?而且愛睡覺,吃完飯就愛打盹,是為什麼?答:總怕冷還愛睡覺,是腎氣有點不足,也可能是脾虛。要是整天都愛睡覺,那是陽氣不足,也就是腎氣不足。如果只是早上起來後剛一兩個小時就想睡覺,那是脾虛。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補腎經,把腎氣升起來就好了。胃經大藥房——天天培育我們的後天之本胃經這條經絡很長,它從頭到胸、腹、大腿、膝蓋、小腿,最後到達雙腳。如果它暢通無阻,不但能讓人睡得香,胃口好,臉色紅潤,還能近老還童。胃經上的穴位共有45個,其中22個暫時不用去記,只用剩下的23個,就夠我們養護後天之本了。胃經大藥房——1、飲半盞當知江河之滋味——品味頭部的胃經大藥、治迎風流淚、流淚控制不住、青光眼等——按揉承泣穴。、治黑眼圈、老花眼、眼睛癢或脹痛、三叉神經痛——每天按揉四白穴。、治面部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中風、嘴腫、嘴破——按揉巨髎穴。、治牙痛、口眼歪斜(面部神經麻痹)、睡覺有咬牙、磨牙、牙痛——按揉頰車穴(找此穴的方法:使勁咬一下牙,面部會有一塊地方突出來一個包,那是咬肌,咬肌上有個窩就是頰車穴,頰車穴與嘴角處在一條平行線上,上邊垂直於鬢角,一般人按頰車穴時,都會比較酸痛)。、治耳鳴、耳聾、三叉神經痛及胃經、膽經疾患——按揉下關穴。、快速緩解頭痛、頭脹、發懵、眉棱骨痛、太陽穴痛——按摩頭維穴。胃經大藥房——2、無病第一利——品味頸胸部的胃經大藥、緩解心理壓力、降高血壓、祛斑、祛黑眼圈——撫摸人迎穴。、防治乳腺增生、開胸順氣——從缺盆穴向下推揉胸部胃經,有效防治女性乳腺增生。胃經大藥房——3、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品味腹部的胃經大藥、無濁一身輕——推揉腹部的胃經。、治療腹瀉、便秘、腸炎——按揉天樞穴。、膀胱炎、前列腺火、腎炎、小腹脹痛、小便不通——按揉水道穴。胃經大藥房——4、品味大腿和膝蓋上的胃經大藥、心跳過快、心慌、脈搏“咚咚”猛跳及調節心臟功能——用掌根輕揉伏兔穴。、血糖過高——每天按揉陰市穴。、治急性病(急性胃炎、腸炎、突然肚子疼、乳腺炎引發的乳房脹痛、膝蓋痛《只是偶爾扭一下》或爬上等造成的勞累而膝蓋痛)、腿痛、腳痛、胃酸——按揉梁丘穴。膝蓋受損、疼痛、膝關節積水、走路不穩、腳冷、以及補脾胃、壯腰腎、瘦腿——每天跪膝走一走,揉鼻犢穴。胃經大藥房——5、長壽三寶,多氣多血——品味小腿上的胃經大藥、人體的一長壽之藥——常按足三裏穴。、腸胃功能有問題、肚子裏面有濁氣、腹脹腹痛——按揉足三裏穴。、肚子疼、便秘、痔瘡——按上巨虛穴(主要管大腸的毛病)。、肚臍眼邊上痛(不是胃痛)——按摩下巨虛穴(主要管小腸的毛病)。、肩膀發沉、肩周炎、肩膀痛、食指痛、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用指關節按揉條口穴。、化痰(哮喘、咳嗽、痰多)——豐隆穴化痰強穴。胃經大藥房——6、品味腳上的胃經大藥、放鬆身心、改善腦供血不足——按揉解溪穴或轉腳腕。、鼻炎、胃下垂、頭痛、太陽穴痛——按揉陷穀穴。、牙痛、鼻出血、祛胃火——按揉內庭穴。、做噩夢、神經錯亂症——掐厲兌穴: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攥一攥第二個腳趾,這麼一攥,厲兌穴就攥住了,再扭這個腳趾肚,最後用指甲掐掐腳肚,索性把10個腳趾肚都掐一遍,睡眠最好。胃經健康大課堂、問:頭部發麻、發木是怎麼回事?答:這種情況就是腦供血不足,而很多穴都是給腦供血的,比如可以經常點按頭維穴,然後經常揉條口穴,還可以每天10個手指肚梳頭。、問:我沒按摩以前,大便特別急,但自從開始調理整條胃經、膽經、脾經之後,大便好也成形了,但是現在沒有規律,這是什麼原因?答:大便急是滑瀉,因為人的氣血沒有力量控制它,現在雖然慢了,但是您的氣血在往下推動,這其實證明你的脾胃功能增強了,所以你還可以按著按摩。、問:我中風後遺症,總是咳嗽吐白痰,我想問在電視裏講的一個化痰的叫什麼穴?答:胃經的豐隆穴是化痰穴,主要是治脾濕生痰的;氣鬱也生痰,這時就要揉消氣穴太沖穴。脾經大藥房——化掉任何慢性病、如何健脾——*食療:平時喝山藥薏米粥、冬天吃大棗、藥療:《參苓白術丸》《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常用健脾藥。、各種出血症、慢性鼻炎——艾灸或點掐隱白穴。、缺鈣引起的肌肉萎縮、骨質疏鬆、腰腿痛、頸椎病、糠尿病、消化能力弱——按揉大都穴。、睡覺流口水、舌兩邊有齒痕、消化不良、手腳冰涼、月經淋漓不盡、頭暈、糖尿病等脾虛引發的病——用拇指內側多硌太白穴。、消化不良、胃反酸、婦科病——揉公孫穴。、人體自有的消炎大藥(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商丘穴。同時做跪膝法。、治肝、腎、脾上的病症及婦科病——刺激三陰交穴。、治不消化、男性前列腺問題、腿肚子酸痛——點揉漏穀穴。、治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按揉地機穴。、祛濕、治各種炎症、水腫——揉陰陵泉穴。、專治瘙癢、調節血液迴圈——揉血海穴。、胖人減肥、瘦人增肥——推小腿脾經。、推腹法——腹部的脾經穴位一把推(身體中線旁開4寸,如有痛感就是脾經有問題)。、急性扭傷(急性腰扭傷、急性脖子扭傷、急性肋間神經痛)——按揉大包穴。脾經健康大課堂、問:我前天摔跤,膝蓋摔壞了,練不了跪膝法,今又發現臉也腫,腿也腫,是否糖尿病犯了?答:按膀胱經和腎經這二條經是從根本上治腫的,脾經是祛濕的,按揉膀胱經、腎經如較敏感,就多揉;如不敏感,就說明氣血不足,那就先揉小腿脾經一段時間,其他的運動少做,先把氣血集中起來消腫,然後飲一些薏米綠豆粥、山藥薏米粥或冬瓜湯。、問:我老伴舌頭總愛長瘡,而且總是長在左邊,請問有什麼辦法治?答:長在舌頭上的瘡,揉心經上的少海穴可以消除;長在嘴唇上的口瘡,多揉小腿脾經上的穴位就可以解決。膽經大藥房——消除疾病立竿見影、各種眼疾、祛魚尾紋——按揉瞳子髎穴(外眼角旁邊的凹陷處)。、治耳鳴、耳聾、面癱——點按聽會穴。、頭暈眩——揉懸顱穴、懸厘穴。、消化不良、酒後頭痛、肚子不舒服——按揉率穀穴。、情緒激動導致的頭痛、驚恐、癲癇——揉天沖穴。、熬夜、失眠造成的白髮——按揉浮白穴(熬夜導致血不養肝,腎陰不足就會肝熱,肝熱會上火,虛火上來頭髮就白了,此穴是專治白髮的穴)。、各種風症(傷風感冒、頭目眩暈、身體發顫、面部抽搐、抽羊角風、經常扭脖子、眨眼睛)——多揉風池穴。、痛證、乳腺疾病、淋巴結核——按揉肩井穴。、乳腺增生、肋間神經痛、腋窩出汗——多揉淵腋穴。

,解溪:能促進神經再生,促進受損傷神經功能的恢復。

,合穀:對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較高的防治效果,增強機體的防禦能,對於白細胞具有雙向調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顯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對甲狀腺機能具有調整作用,對血液迴圈功能有調整作用,輕手法引起血管收縮,重手法引起血管擴張,能降低高血壓病人血中膽固朜的含量。

,、複溜穴的主治疾病為:腎炎、神經衰弱、精力衰退、記憶力減退、手腳冰冷、手腳浮腫。複溜穴“複溜”就是讓血液重新流動起來的意思穴位位置:在太溪穴直上二釐米處主治疾病:治療瘀血和炎症效果最好,膀胱炎,陰道炎,前列腺炎,流產留下的後遺症等使用此穴均可收到最好的效果。針刺複溜穴滋腎陰的效果極好,所以怕熱口幹、夜間煩躁難眠的患者可用此穴治療

;龍膽瀉肝丸,應該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呢?耳朵響,耳鳴,耳朵癢癢,眼睛紅,口幹,完了上面黃舌苔,尿黃,大便幹,這幾個症狀齊了,就用龍膽瀉肝丸,吃幾袋就好了,效果特別好。可是千萬別長。

;耳鳴,耳朵疼,耳朵癢癢,好像年齡大了的人都會有這方面的困擾。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就是耳朵裏頭的血管硬化了,而發出的聲音就是那個血流經過那個血管,使得血管發生震動出的聲音,我們中醫這麼判斷的,凡是聲音特別尖的我們從肝去治,所以脾氣急人的,血壓高的人往往出現這種聲。但另外一種人是轟轟轟,就好像那個心跳的那個感覺,低音的我們從腎去治,往往這種人他的低壓比較高。

;血壓突然升高時有什麼穴位可以緊急幫忙降血壓呢?

很多穴位降血壓,快速降血壓的作用,有。頭頂的最高的一個叫百會穴。百會穴的前後左右有四個穴位,叫四神聰。接下去是太陽穴。比較明顯的是曲池穴。腳底腳掌的前面,這個湧泉穴。也是一個比較明顯的降血壓。

;如何才能早期發現冠心病的徵兆呢?

因為CT有的時候可能做不出來。有時候心電圖也沒發現。我們就耳朵上面。看耳垂上面,如果說有比較深的一條溝,我們叫冠脈溝。還有耳朵根,面部之間有一條條分路。耳朵跟面部結合的地方。結合的地方有很多溝的話,有很多溝的話。那麼你這個心肌供血肯定有一些問題。我發現準確性90%

;有一種簡單易行的養生方法,可以減少脂肪在腹部的堆積,具體的作法是: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的掌心按摩腹部,順時針按摩30圈,再逆時針按摩30圈,每天按摩3-4次。這種按摩方法可以改善了迴圈,增加脾的運化的功能,無論是對於胖人還是瘦人,這種摩腹的做法都是一個健康長壽的運動方式

;眼睛不好的每天用15克山萸肉。泡半個小時,再燉水喝,燉了以後可以代茶飲,也很好的預防腎病跟視網膜病變作用。血糖不高的時候也可以,甚至在沒有糖尿病,凡是有腎不好的,有小便次數多的都可以用這種方法。

肺經:天府:鼻尖觸手臂處。治療過敏性鼻炎。尺澤:肘橫紋外側。補腎。治高血壓、哮喘。孔最:腕橫紋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瘡的要穴,對感冒汗不出可起到發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合穀相對食指下的凹陷處。治療小兒遺尿,偏頭痛,外感風寒引起的偏頭痛。頭項尋列缺經渠:鐃骨頭叫鐃骨莖突,頂著它往外推。治療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虛寒引起的還是肺熱引起的。太淵:用大指關節往下咯它,或者來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經的原穴,大補穴,補氣。脈之會穴,可治靜脈曲張。魚際:治療咳鏉,喘促,心中煩熱,小兒疳積。少商:大拇指甲外側,治療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針輕輕點刺擠出一滴血來,就會感到嗓子輕鬆了。大腸經:功效:1.有效防止皮膚病,刮痧大腸經可治痘疹和濕疹。2.可幫助人體增強陽氣或把多餘火氣去掉。3.有很強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間到商陽通便。商陽:食指指甲內側,調節便秘,要用指甲掐它。合穀:強壯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溫溜:在合穀之上。有補陽氣的作用,體質虛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曲池:曲手臂時肘橫紋的端點處。降血壓,治皮膚病,通便。是一個排毒的穴位,要經常柔一揉。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處。是人體最容易受風寒的穴位,防止進風寒,睡覺時穿上短袖。迎香:鼻翼旁。通鼻竅的功效,治鼻炎,聞不到氣味,鼻出血。經常按摩點揉。胃經:功效:胃為後天之本,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給眼供血。敲打胃經可美容。天樞:肚臍旁開兩寸,治療大腸功能不好,腹瀉便秘雙向調節。梁丘:膝蓋上兩寸最敏感的位置。點按治急性胃痛。足三裏:膝眼下三寸旁開一橫指。是一個非常好的強壯穴,長壽穴。治療慢性胃痛,增強免疫力,補益人體虛弱。也是一個胃腸的消氣穴。小貼士:腸胃先揉左腿,肝膽經先從右邊揉。上巨墟:足三裏下三橫指。治療大腸疾患。下巨墟:再往下三橫指。治療小腸疾患,小腹痛。豐隆:外踝尖上八寸旁開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膽經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濕。脾經:功效:脾主運化,幫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統血隱白:大腳趾內側,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療肺氣不足,鼻出血月經不調,痛經。有止血的療效。太白:大腳趾往上貼著骨頭揉。通過脾來補肺,健脾的功能相當於山藥薏米粥。要經常揉。公孫:用大姆指從太白穴往上捋,有個磕頭。促進腸子蠕動,對治療消化不良,肚脹效果非常明顯。沿小腿內側揉脾經可治療痛風。血海:掌心扶著人的膝蓋大拇指的位置,找一個敏感的痛點點按,可治療出血症,血瘀症,貧血。緩解脾胃不調。心經:功效:解決情志方面的問題,心理,思慮,神智,睡眠,感情糾葛。是調解心理,安定神智的經絡。極泉:腋窩中點。調節心率,治療兩肋痛。探知心血管功能的要穴,用撥動。少海:肘橫紋邊沿處(靠裏)。調解心臟,交通心腎,減緩心率降低血壓。靈道:腕橫紋上1.5寸,貼著骨頭邊沿揉。防治心臟早搏,慢性心臟病,減緩心率,平靜心神。陰郗:腕橫紋上0.5寸。防治五心煩熱,小便頻數。神門:掌橫紋凹陷處。安定心神,增強睡眠,泄心火。可增強胃動力。防止老年癡呆。治療暈車。增強通便能力。少府:手握拳小指對著的位置。主治先天性心臟病。輕揉按摩可增強心臟功能。治女性陰道瘙癢,男子的陰囊濕疹。降心火,防治暴喑,中風說不出話。少沖:小指內側指甲旁。防治急症,癲狂,昏厥。小腸經:功效:治療肩背,頸錐等關節肌肉痛,臉部耳朵等五官病。少澤:治療熱症,用刺血的方法最好後溪:掌橫紋的末端,貼著末端往下一按有一個凹陷處,緊接著往上一推,推到骨縫。這是一個大穴,八脈交匯處。可治療後背督脈上的病,如腰錐尖盤突出,腰痛病,恐懼憂慮。可治落枕,肩痛。養老:手臂在胸前平放,手心向下,食指肚摸到這個高骨頭然後一轉,摸到一個凹陷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養老穴。可治療老眼昏花,耳聾,耳鳴。高血壓支正:腕橫紋上5寸,小腸經與心臟的一個絡穴。治療人體的贅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小海: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果觡之間,用手一撥動指尖就會發麻,這就找到這個穴位了。經常撥動小海穴可增強它的傳導力也可增加心臟的力量。小海穴也是這條經絡的合穴。合穴治這條經絡的臟腑,可增強消化能力,可去人體的燥火,強脾。天宗:在後背肩胛骨的凹陷處。防治婦女的乳腺問題,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聽宮:耳平前面一釐米,張口凹陷處。治療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聾,耳鳴,聽力下降。都可以點揉聽宮得到改善。膀胱經:功效:是最大的排毒通道。督脈旁開1.5到3寸都是膀胱經。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勞。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頭,利用中指奔手按的頭的方向按穴位。也可以兩邊同時按。肺俞、厥陰俞、心腧:用點按,哪個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個穴位。按摩,拔罐,針灸,刮痧均可。厥陰俞:治療胸悶,預防心梗,心絞痛,冠心病。腎俞:治療腰痛的要穴。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經相交的位置。委中:膝蓋彎曲的中間。右手用大拇指點按,左手拽住腳脖子,往上彎,這樣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治療腰背酸痛,腰肌勞損還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療法排除毒素。承山:腿肚子邊沿的位置。可治療腰腿痛,痔疾。飛揚:承山穴往外旁開三指再往下倆指。治療慢性腰痛。昆侖:外踝後側有個凹陷,經常撥動可以降低血壓,增強大腸的蠕動,治療便秘。對治療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申脈:外踝邊沿。治療胯骨兩邊腰痛效果顯著。金門:治療急性腰扭傷和急性頭痛的要穴。至陰:小腳趾外側指甲旁。艾灸可轉胎。腎經功能: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治療人體骨骼方面的疾病。腎開竅於耳,腎之府為腰。湧泉:腳底前掌凹陷處,每晚按摩次可引血下行。可調節高血壓。一.按摩時無彈性,體質虛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二.腎火旺,腎陰不足,可多揉湧泉穴。太溪:腳內踝後側貼著內踝。腎經的原穴,補腎的大穴。拔罐、按摩都行,什麼體質都可以按。對人體非常有補益作用。大鐘:太溪穴下面一點。腎經的絡穴。治療慢性疾患,本髒以外循經走向聯絡到的其他經上的問題都可治療。可治咽喉痛,失音症。複溜:大溪穴之上緊挨著。貼著骨頭方向去按。治療淤血症,要防止靜脈曲張一定要多按摩複溜穴。可以通月經,揉複溜可幫助傷口癒合,特別是在脾經上的。滋腎陰,治療乾咳,哮喘。陰穀:緊挨著委中的一個窩邊沿。腎經合穴。治臟腑及腎經的主要疾病。通膀胱,利尿,治療女士的陰道搔癢,不孕症。男士的陰囊濕疹。俞府:胸口中線旁開三指。調動腎經的氣血。上邊氣血不足,即腎不納氣,如饑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氣等。按摩俞府穴可得到緩解。同時按摩太溪、複溜。把整個氣血都運轉起來。心包經始于天池,終於中沖,由胸走手。刺激左側效果最佳。天泉:腋下橫紋兩寸。治療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曲澤:肘橫紋中點。治療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調節心血的供應。郗門:從腕橫紋到肘橫紋是12寸,郗門穴在離腕橫紋5寸處。急救穴,治療突發性的心絞痛。按這個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後手腕轉動,才能揉到。內關:治療因心理壓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狀等,可調節心率。大淩:在腕橫紋的中間。可治壓力引起的頭痛,預防由於心血管淤阻產生的口臭等。勞宮:是一個大補穴。揉這個穴可使心情放鬆。中沖:中指甲內側。可用指甲掐或用指節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瘡小貼士:推天河水,從腕橫紋到肘橫紋的中點(推時從勞宮起,推次),對內熱性小孩發燒,不出汗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成年人心裏煩躁也可以推。虛寒體質的小孩不能用。三焦經主內分泌失調,主情志,主氣鬱。多按摩右側效果會更好。關沖:在無名指外側指甲旁。要用食指的指節來咯它。防止暈車,液門:小指無名指交界處無名指這一側骨縫當中。治療口乾舌燥,夜裏口渴的症狀陽池:腕關節的中點。刺激陽池能激發人體陽氣,對身體虛寒怕冷有緩解作用。也可艾灸。支溝:腕關節上3寸。治療肋間神經痛,氣郁不舒等症狀,按摩支溝穴還有通便的作用。翳風:在耳後根。治療急性耳聾、耳鳴。尤其是急性耳聾、耳鳴有很好的效果。絲竹空:防治黃褐斑、魚尾紋的產生。膽經膽主決斷,幫人決斷謀慮,使人心情舒暢。童子繚:在魚尾紋旁邊。主治眼疾,對青光眼,眼壓過高,眼睛脹痛有治療作用。率穀:耳尖上3至5釐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偏頭痛。風池:在發際邊凹陷處。對眼睛酸澀,頭部眩暈有治療作用。把眼睛閉上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一起按揉風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肩井:大拇指貼在脖子然後把手彎成弓型中指點的肌肉的位置有一個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對頭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緩解作用。京門:肋骨邊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點一點就會有一個特別痛的點,這個點就是京門穴。是腎經的發源地。刺激京門穴起到調節腎氣的功效。對腎虛、腰痛有緩解作用。帶脈:手貼臉部,肘尖下3寸。治療婦女肥胖,預防乳腺增生等婦科疾病。風市:站立起來中指點的地方。用拳頭的指節來敲打它。是一個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療一切皮膚急症的要穴。對風症(如吃海鮮引起的疹子),拘攣有緩解作用。治療一切斑疹,疔瘡,皮膚搔癢等皮膚病。陽淩泉:膝蓋外下方有個骨頭,貼著骨頭邊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撥動它。對中風,腦血管後遺症等筋病有治療作用。能預防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突出,小兒多動症。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經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丘墟:貼著外踝。可治療和預防腿抽筋、經常崴腳的症狀。對治療肢體和腑髒的各種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發炎,中耳炎)膽經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節來敲。從上往下敲。肝經:肝經三大功能。一。肝主疏泄,抒發宣洩情志。二,肝主藏血,儲藏不用的血。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問題。太沖:大腳趾和二腳趾指縫之間上面1寸。揉太沖穴可以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有宣洩作用。是肝經的原穴。和行間一起按效果最好。太沖(俞木穴)穴位位置:在行間上二寸,第一二趾骨結合部的凹陷中。獨特功能:肝為人體異常重要的器官,而太沖官尤如保肝護肝的將軍,時時保護著我們的身體,而且是有求必應。當我們感到頭暈腦脹(如高血壓),太沖穴會讓我們神清氣爽﹔當我們感到有氣無力時(心臟供血不足),太沖穴會給我們補充氣血﹔當我們心慌意亂時,太沖穴會讓我們志定神安﹔當我們怒氣衝天時,太沖穴會讓我們心平氣和。它不怒而威,能量無窮。行間:大腳趾和二腳趾指縫之間。配合太沖穴向行間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臟鬱積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斷地供到心臟。蠡溝:內踝上5寸。一,治療女性陰道搔癢。二,月經不調,白帶不調,月經濕疹。章門: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邊沿,把手貼在臉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門的位置。調節五臟協調,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婦科病,減肥。









































长沙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辽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ys/62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