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疾病护理常规
髋部疾病常包括:骨盆疾病、股骨头疾病、股骨颈疾病、髋关节脱位等,其中较为典型的有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
一、髋关节脱位
(一)定义:组成髋关节的各骨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多由于强大暴力所致,患者多为青壮年。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关节肿胀、疼痛、瘀血斑、局部压痛、关节功能障碍
2.专有表现:畸形、弹性固定、关节腔空虚
(三)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即刻整复,施行手法复位、牵引。
2.手术治疗对手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脱位者应采用此方法。
(四)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患者意外致伤,常常自责,顾虑预后,易产生焦虑,应耐心开导,介绍治疗方法,并给予悉心照顾,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应做好心理评估并记录。
2.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及粗纤维的食物。
3.牵引的护理保持牵引的有效性,按牵引常规护理。
4.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中心吸氧,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值,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2)伤口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在位,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量、色。
(3)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①髋关节再脱位术后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在两腿间垫软枕,防内收、外旋。
②下肢静脉血栓术后密切观察患肢的活动、肿胀、温度的变化情况,术后早期应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做患肢的踝泵练习及向心性的按摩;遵医嘱使用抗血栓药物,应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
③切口感染术前应严格备皮;加强营养;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术后应充分引流;并注意识别感染迹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功能锻炼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行双下肢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第二天指导患者行下肢的踝泵练习。中期指导患者行坐位、立位训练及助行器的使用,后期指导患者正确的行走及负重。
5.出院指导指导患者继续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定期复查。
二、股骨颈骨折
(一)定义:指股骨头下端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有关。
(二)临床表现:髋部疼痛、局部有叩击痛、股骨三角处压痛;活动受限;患髋轻度屈曲、内收;下肢外旋、短缩;
(三)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皮牵引或防旋鞋治疗;骨牵引逐渐整复法;功能锻炼
2.手术治疗:常用的术式有—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人工全髋置换术等。
(四)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老年人意外致伤,常常自责,顾虑手术效果,担忧骨折预后,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应做好患者的心理评并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指导。
2.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及粗纤维的食物。品种多样,且易消化,适合老年骨折的患者。
3.体位保持正确的体位是骨折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指导并协助患者取患肢外展中立位,忌外旋、内收,可穿防旋鞋。
4.牵引的护理保持牵引的有效性,按牵引常规护理。
5.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中心吸氧,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值,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2)伤口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在位,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量、色。
(3)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①出血行截骨、植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于手术创面大,且需切除部分骨质,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凝血功能低下,易导致切口渗血,应密切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
②髋关节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在两腿间垫软枕,防内收、外旋。
③下肢静脉血栓术后密切观察患肢的活动、肿胀、温度的变化情况,术后早期应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做患肢的踝泵练习及向心性按摩;遵医嘱使用抗血栓药物,应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
④切口感染术前应严格备皮;加强营养;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术后应充分引流;并注意识别感染迹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功能锻炼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行双下肢股四头股的等长收缩锻炼。第二天指导患者行下肢的踝泵练习。中期指导患者行坐位、立位训练及助行器的使用,后期指导患者正确的行走及负重。
6.出院指导指导患者继续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定期复查。
专家指导新手妈妈必须知道的孕期口腔护实用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