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腰椎管狭窄症秘方
通脉活血汤:
当归9克,黄芪、丹参各18克,泽兰叶、赤芍、杜仲各9克,金毛狗脊12克,鹿角片18克(另包),地龙、苏木各9克。
方中鹿角片另包,先煎30分钟,再与诸药同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每日1剂药,水煎两次。
分两次服用,每服毫升左右,饭后两小时温服。
通督活血,补益肝肾。
方中当归、黄芪补气生血,为“饥因劳疫”所设;丹参去瘀生新、行而不破;赤芍祛瘀止痛,常与当归、黄芪相伍行瘀血滞,发散内外之风气;地龙走血分,能通血脉、利关节、消瘀滞、疗痹痛。
以上诸药均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
鹿角益肾,行血消肿;杜仲温肾助阳,益精补髓,强筋壮骨;狗脊补肾壮腰,祛风定痛,此三味皆有填补奇经,壮腰益肾之力。
综观全方,可收补益肝肾、通督活血之效。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及急慢性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迁延不愈,腰脊椎过伸试验阳性、相应神经节段的肌力及感觉减退,跟腱反射改变,二便障碍,马鞍区麻木。
中医辨证属肾精亏乏,痹阻督脉者。
本方适用于肾精亏乏,痹阻督脉者,若下肢痹顽痿废,麻木疼痛甚者,加牛膝、木瓜、五加皮各9克;兼有舌苔白腻,脉濡缓,口渴不欲饮,怠倦困乏,湿重者,酌加萆薢、苍术、防己各9克;兼有口渴欲饮,舌红少苔,脉弦细,面色红赤,阴虚火旺者,酌加炙黄柏、生地各9克,泻火坚阴、滋养肝肾;疼痛甚者,加乌梅、元胡各9克,广三七5克,活血祛瘀镇痛;兼有风湿、游走窜痛、痛无定处、顽麻不仁者,酌加威灵仙9克,防风6克,秦艽、羌活各9克。
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基本方,多种腰腿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3横突综合征、慢性腰肌劳损等都可使用。
十、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秘方
活血养骨汤:
当归、延胡索、陈皮、郁金各10克,独活15克,白芷、肉桂、骨碎补、川续断各10克,狗脊15克,怀牛膝6克,透骨草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亦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服1丸,日服3次。可再加乳香、没药各1克,共研细末,备用。
每取本散适量,用白酒调匀外敷痛处。
活血理气,散寒除湿,温通筋脉,强筋壮骨。
股骨头骨骺无菌性坏死症,又称股骨头骨骺软骨症,或扁平髋。
由于髋部强力负重,股骨头骨骺多次受到损伤,气滞血瘀,复感风寒湿邪,致使血液供应受阻,失却濡养而致病。中医无此病名,但古医籍中早有描述,如清代《医宗金鉴》卷八十九载有:“胯骨,既髋骨也。
若素受风寒湿气,再遇跌打损伤,瘀血凝滞,肿硬筋翻,足不能直行,筋短者足尖着地,臀努斜行……
此病初期,由于症状不明显,髋部疼痛较轻,休息后又觉疼痛消失,常易漏诊误诊,本病在青少年中并不鲜见。
故方用当归、元胡、乳香、没药,活血祛瘀镇痛;陈皮、郁金,开郁行气;骨碎补、川断、肉桂、狗脊、透骨草温阳益肾、强筋壮骨;独活、白芷散寒湿、消肿痛。
诸药合用,可收补肝肾、益气血、散寒湿、温筋脉、强筋骨之效。
股骨头骨骺无菌性坏死症。
使用本方时,若气血凝滞,可酌加土鳖虫、血竭;寒湿较重者,可加苍术、威灵仙;病程日久,体质虚弱者,可加黄芪、白术、紫河车,以健脾祛湿,补益气血。
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治骨质增生症秘方
补肾克刺汤:
淫羊藿、杜仲、木瓜、独活各15克,巴戟天、川芎、鹿角胶(兑服)各10克,续断、黄芪、狗脊各20克,当归、骨碎补各12克,苡仁30克,甘草3克。
另用蜈蚣4条,炮穿山甲、全蝎、地龙各3克,共研细末兑服。
上药用酒、水各半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补肾壮督强筋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除痰化瘀。
中老年人,肾亦渐虚。
腰椎部乃太阳经、督脉通过。腰为肾之府,肾主骨。
盖肾为水火之脏,统督一身阳气,太阳经脉行一身之卫表。
若肾亏虚,则卫阳空疏,屏障失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
肝肾精亏,肾督阳虚,使筋挛骨弱,留邪不去,痰浊瘀血、阻滞关节隙处,而致疼痛,日久不愈,必致关节增生畸形所致。
肾虚是本,病邪为标。
故方用巴戟天、淫羊藿、鹿角胶、杜仲、狗脊、骨碎补补肾壮督强筋骨;当归、白芍、生地养血敛阴止痛;黄芪益气;苡仁渗湿除痹;独活、木瓜祛风除湿止痛;炮山甲、牛膝、川芎活血祛瘀;全蝎、地龙、蜈蚣搜风通络镇痛;炙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壮督强筋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除痰化瘀之功。
标本兼治,故效果颇佳。
腰椎骨质增生。
寒湿盛者,加制川乌、晚蚕砂;夹热者,重用地龙;夹痰者,加白芥子;夹瘀者,加土鳖虫、红花;痛剧者,加葛根、秦艽、延胡索;身体极度虚弱者,加紫河车、黄精、枸杞子;伴有下肢胀痛者,加土鳖虫、丹参。
治疗74例,病史5年以上35例,1~3年39例。15例配用了针灸按摩理疗。
结果显效(痛胀麻感消失、功能恢复)58例,好转(痛胀消失、功能基本恢复)12例,无效4例(痛胀减轻、劳累后又复发)。总有效率为94.59%。
增生汤:
泽兰、红花、川芎、莪术、萆薢各6克,穿山甲、当归、续断、木瓜、怀牛膝、鹿衔草各9克,甘草、制草乌、制川乌各3克,白花蛇1条。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散瘀逐湿,通络止痛。
骨质增生多是中年以后发生的一种骨关节疾患。
中老年人,气血不旺,加上长期慢性损伤,劳损处气血凝滞,寒湿侵络,骨质失养,久久发生退行性病变,软骨消失,骨面硬化,关节边缘则发生保护性的骨质增生。
方中以泽兰、莪术、当归、川芎、穿山甲、红花活血祛瘀;木瓜、萆薢、白花蛇祛风逐湿;制川草乌辛热,能去经络中寒湿;鹿衔草、续断、怀牛膝、甘草补肝肾、强筋骨。
诸药相伍为用,共奏散瘀逐湿、通络止痛之功。
用之临床,常获奇效。
骨质增生疼痛。
多年临床使用,常获奇效。
强力热敷散:
川红花、当归尾、骨碎补、生大黄、桃仁各9克,白芍、川芎、鸡血藤、威灵仙、元胡、透骨草、肉桂、穿山甲、生川乌、生草乌、皂角刺、樟脑各15克,白芥子、羌活、独活、冰片、干地龙、宣木瓜各9克,蜈蚣2条,全蝎6克,生南星、生半夏各12克。
上药除冰片、樟脑外,一起烘干,共研细末,入樟脑、冰片同研均匀,贮瓶备用,勿泄气。
于临睡前,每取本散10~15克,放入铁勺内炒热后,入白酒(适量)炒拌至热后,速将药散倒在一垫布上,令患者将患处(足跟)放在药面上熨之,冷后如上法再炒再熨,连用4~5次,熨至最后1次时,待热度能忍受时敷于患处,并包扎固定,或再加一热水袋于药面上加温以助药力。每日换药1次,至愈为度。
活血化瘀,散寒祛湿,搜风化痰,软坚散结,通络止痛。
骨质增生之成,多因素体阳虚,肾阳虚则骨失温煦,“阳虚生内寒”,易致风、寒、湿三气杂至,久郁不解,阻遏气机,痰瘀渐生,客于骨骼,日积凝结,终成骨质增生,或因行走站立过度,或因外伤,损伤骨骼所致。
病以阳虚为本,寒湿痰瘀为标。
故方中君以红花、归尾、桃仁、川芎、元胡、白芍、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臣以威灵仙、透骨草、羌活、独活、宣木瓜祛风湿、通经络;生川乌、生草乌温经散寒、通络镇痛;生南星、生半夏、白芥子燥湿化痰、温经散寒、软坚散结;佐以地龙、蜈蚣、全蝎搜风软坚、通络止痛;皂角刺、穿山甲性善走窜,无处不到,善能散瘀通络,消肿止痛;樟脑、冰片芳香通诸窍,通络、消炎、止痛;入肉桂助阳温肾,疏通血脉,能使诸药不能透达之处,有肉桂引之,莫不透达,故前人有“宣透百药”之说,兼之为使。
再用骨碎补配肉桂补肾阳、通血脉、利关节;生大黄凉血消肿、通导瘀浊。
诸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散寒祛湿、搜风化痰、软坚散结、通络止痛之功。加之药散炒后,白酒渗透,其温化散结之力尤著。
用药敷患处,直达病所,故奏效颇捷。
足跟骨质增生病。跟骨肥大增生,形如骨刺,手按或着地触之则痛剧。
对其他部位上骨刺,亦有良效。
二十多年来,本人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如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病45例,经治5~15天后,结果痊愈40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达%。
据临床实践观察,本方治疗足跟骨质增生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本组治疗病例,随访4年均未见复发。
其后,为了临床使用方便、扩大应用范围,即在方中加入化疗发热剂,用棉纸袋装药,每袋装药散10~15克,封口,备用。
无论何部骨质增生,即取本散一袋,烘热敷于患处,固定。
每2日换药1次,用于其他部位骨质增生病、关节炎(痛处固定)及一切局部疼痛证,最多贴敷5次,亦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多数均获痊愈。
止痛有效率达%。
抗骨质增生丸:
熟地3份,肉苁蓉、鹿衔草、骨碎补、淫羊藿、鸡血藤各2份,莱菔子1份。
上药煎制成流浸膏,加蜂蜜,泛丸,每丸重2.5克。
每日服2~3次,每次服2丸。
补肝益肾,通经活络,强筋健骨。
方中以熟地为主,补肾中之阴;淫羊藿兴肾中之阳;肉苁蓉入肾充髓;骨碎补、鹿衔草补骨镇痛;加鸡血藤通经行气活血以增强健骨强筋的作用;佐莱菔子健胃消食理气,以防补而滋腻之弊。
药理研究表明,熟地、肉苁蓉具有抑制炎性肉芽肿的增生和渗出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镇痛效应与抑制增生作用。
此可能是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结果。
退行性脊椎炎。
治疗退行性脊椎炎0例,病程短者22天,长者18年。
治疗1~2月,最长6个月收效。结果显效(腰痛消失,活动不受限,能恢复原工作)例,好转(腰痛显著减轻,活动功能进步,能恢复原工作或大部分工作)例,无效51例。
总有效率为94.9%。
凡感冒及其他原因引起发热者忌服本方。
活络通痹汤:
独活、川续断、制川乌、制草乌、熟地各15克,桑寄生、丹参、黄芪各30克,细辛5克,牛膝、地龙、乌药、炙甘草各10克,土鳖虫6克。
水煎服,每日1剂,煎2次,分2次服。药渣用纱布包后趁热敷于腰部,以温热不损伤皮肤为度。
温经活络,养血通痹,祛风止痛。
方中独活、桑寄生、川续断补肝肾、舒筋络、祛风湿;丹参、乌药理气活血,祛瘀通络;黄芪、熟地、炙甘草补气养血,扶正祛邪;牛膝、地龙、土鳖虫搜风活络,通痹止痛;制川乌、制草乌、细辛温阳散寒,通络止痛。
诸药合用,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腰椎压迫,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
肥大性脊柱炎。
治疗肥大性脊柱炎例,结果痊愈67例,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2%。
本方一方两用,内外并治,可资效法。
有助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骨痹汤:
杭白芍30~60克,生甘草、木瓜各10克,威灵仙15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滋补肝肾,祛邪止痛。
本方是由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成。
方中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以缓筋急,药性守而不走;加入木瓜性味之酸温,威灵仙药性之辛温,加强了柔筋缓急止痛作用。
同时取其温通走窜的功效以达到祛寒、除湿、通络的目的。
全方敛而不守,行而不燥,阴阳兼顾。
骨质增生,包括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足跟骨质增生等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
本方多年来用在临床上治疗骨质增生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加减用来治疗胁痛,顽固性头痛以及痹证疼痛等病症。
若颈椎骨质增生,加葛根30克,姜黄10克;气虚者,加生黄芪15~30克;疼痛剧烈者,加桃仁、红花各10克;腰椎骨质增生,加川续断、桑寄生各30克;足跟骨质增生,加牛膝15克,淫羊藿10克。
因方中白芍用量较大,脾弱者服药后会出现便溏,甚至腹泻,此时可加入白术或苍术10~15克以健脾祛湿。
多年使用,坚持服用,多可痛止而愈。
骨质增生,俗名“骨刺”,中医称为“骨痹”。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青年患者偶可见到。
其临床表现,因病发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颈椎骨质增生,症见颈项强痛,转侧不便,牵及一侧或双侧肩及上肢疼痛、麻木,并可引起头晕、心悸、恶心,甚至颈项强痛不能平卧等;腰椎骨质增生,症见腰痛,活动不便,牵及一侧或双侧臀部及下肢疼痛、麻木;足跟骨质增生,症见一侧或双侧足跟疼痛,不能落地行走,清晨起床下地时疼痛加剧,足跟下如踏有硬物感。或走路时偶尔被石子或硬物顶着,疼痛尤剧。
经服药(汤剂)后痛缓解或痛止后,改用丸剂收功,以巩固疗效。
本方与“颈椎病”中骨痹汤少姜黄、葛根。
益肾坚骨汤:
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甘杞子、干地黄、当归、白芍、菟丝子、狗脊、川续断、川芎各12克,鸡血藤30克,葛根12克。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益肾养血,和络止痛。
颈、胸、腰椎骨质增生,好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现代医学称之为颈、胸、腰椎退行性病变。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的白癜风那好北京的白癜风那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wh/1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