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扁平髋专科治疗医院 >> 扁平髋症状 >> 膝关节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最无辜替罪羊
老规矩先来看一下它的结构: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属于滑车关节。
一、解剖结构
髌骨与股骨的髌面相接,股骨的内、外侧髁分别与胫骨的内、外侧髁相对。
膝关节
二、主要韧带
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附着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周围有韧带加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韧带有:
1、髌韧带
为股四头肌腱的中央部纤维索,自髌骨向下止于胫骨粗隆。髌韧带扁平而强韧,其浅层纤维越过髌骨连于股四头肌腱。
2、腓侧副韧带
为条索状坚韧的纤维索,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延伸至腓骨头。韧带表面大部分被股二头肌腱所遮盖,与外侧半月板不直接相连。
3、胫侧副韧带
呈宽扁束状,位于膝关节内侧后份。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附着于胫骨内侧髁及相邻骨体,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密结合。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在伸膝时紧张,屈膝时松弛,半屈膝时最松弛。因此,在半屈膝位允许膝关节作少许旋内和旋外运动。
4、斜韧带由半膜肌腱延伸而来,起自胫骨内侧髁,斜向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上髁,部分纤维与关节囊融合,可防止膝关节过伸。
5、膝交叉韧带
位于膝关节中央稍后方,非常强韧,由滑膜衬覆,可分为前、后两条:
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降起的刖方内侧,与外侧半月板的前角愈着,斜向后上方外侧,纤维呈扇形附着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
后交叉韧带.较前交叉韧带短而强韧,并较垂直。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斜向前上方内侧,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
膝交叉韧带牢固地连结股骨和胫骨,可防止胫骨沿股骨向前、后移位。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可防止胫骨后移。
内外侧半月板:
半月板的主要功能:
1担任膝盖关节冲击力的吸收者,减少摩擦力及将压力分散。
2增加关节接触的面积,因此降低关节的压力,
3改善关节的密合度
4促进正常的关节运动学
内部三分之一:实质上无血管状态,
中间三分之一:较差的血液供应
外侧三分之一:良好的血液供应。
内部的三分之一的半月板因为有良好的血液供应,受到伤害时,可以不接受手术就能有效的痊愈。
三、其他辅助结构
膝关节的滑膜层是全身关节中最宽阔最复杂的,附着于该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周缘,覆盖关节内除了关节软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结构。滑膜在髌骨上缘的上方,向上突起形成深达5cm左右的髌上囊于股四头肌腱和股骨体下部之间。在髌骨下方的中线两侧,部分滑膜层突向关节腔内,形成一对翼状襞,襞内含有脂肪组织,充填关节腔内的空隙。还有不与关节腔相通的滑液囊,如位于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的髌下深囊。
再来了解一下膝关节的肌肉:
膝伸肌:股四头肌:包括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
膝屈肌:腘绳肌:包括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股薄肌、缝匠肌。以及小腿上的腓肠肌、蹠肌、腘肌、
内转肌:半膜肌,半腱肌、股薄肌、缝匠肌、腘肌。
外转肌:股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
膝关节的功能:
屈曲:矢状面0——度之间
伸直:矢状面0——5度的过度伸直
内转:水平面0——15度(膝关节屈曲位)
外转:0——30度(膝关节屈曲位)
我在体院门诊里,每天需要接待大量因为运动不当造成的各种损伤病人,软组织的拉伤,韧带的拉伤,踝关节的损伤,膝关节的损伤,一些急性的损伤无法避免,(但是放松肌肉的张力还是能避免一些)有些慢性的损伤其实在临床治疗上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究竟出在了哪里?
先来看一下常见的膝盖损伤。
首先这是一个滑车关节,主要的功能就是屈伸。内旋和外旋的角度很小,只有在屈膝的时候,有一点点。内旋15度,外旋只有30度。更多的是屈伸的功能。
可是很多瑜珈的练习者在做双膝莲花的时候,容易出现膝盖外侧的腓骨韧带拉伤,引起疼痛。
这其实是一个髋的外旋加上外展然后内收的过程,膝关节外旋的角度其实很小,主要依靠的是髋的外旋能力,膝关节做好屈曲之后,只需要做一点点外旋,踝关节做一些内翻,骨盆要保持绝对的稳定和中立。这个时候才是一个好的莲花!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髋关节的外旋功能不好,而用非要做莲花的话,那结果只有一个,轻则是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拉伤,重则是连带着半月板一起受损。胳膊拧不过大腿,同样的,膝关节干不过髋关节,只能是哪里脆弱,哪里受伤。通常如果膝盖做莲花疼痛的时候,一定是用了蛮力去硬扳的。
在做莲花的时候,一定要处理的是髋的功能,尤其是外旋的功能。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外旋你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莲花越盘越轻松,可是是假髋出现了,腿会变得越来越粗,为什么?
当我们一味的只想着盘好莲花的时候,想着将股骨做外旋的时候,却又忽略了股骨和髋臼的关系,这个时候,股骨和髋臼处于一种不是太紧密的关系。股骨头跑出来了,这个时候,就会慢慢出现假髋的问题。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它的臀中肌的位置会出现一个大坑,臀中肌的无力退化固然是一方面,另一个原因就是它的股骨头从髋臼里滑出来了。结构一定不稳定。
其实就是股骨头和髋臼的关系没有在一个很好的位置上,股骨过于外旋了。当关节的稳定性缺失的时候,就必须要长很多的结缔组织来帮忙稳定关节,于是你会发现一双柱子似的大象腿,怎么减都减不掉。
这个时候,其实不应该过于去追求体式了,而是好好的观察一下髋臼的功能。正常来说,股骨在90度屈髋位的时候,内旋的角度大概是在35度之内,而外旋的角度是在45度之间,如果你发现这个很不平衡的时候,一定是髋的功能出了一些问题。内旋肌和外旋肌的张力不平衡,导致一个方向过于无力,另一个方向过于紧张。
我们首先要处理的是股骨和髋臼的关系,让这个功能变得平衡一些。再来练习体式,将内旋和外旋一样,平衡,这样才是一个好的瑜珈练习。
还会有一种人膝盖疼痛是因为踝的功能出现了问题,(理疗篇——脚踝)
由于踝的功能缺失,髋臼的功能受限,所以在行走,运动当中,脚底的减震功能受限,压力传导到膝盖,导致这个部分过于承受了不应该承受的压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身体的结构,当跟骨有一些内翻的时候,小腿的重力线从下往上的时候,(O型腿)内侧的半月板就要承受过多的压力,容易出现问题。
如果跟骨外翻的时候,胫骨的力线也会往里,大腿又有点过于内收的话,(X型腿)那压力就会传导到膝盖的外侧,导致膝外侧的压力过大,半月板的损伤,或者膝外侧的副韧带受伤。
这个主要就是看跟骨和胫骨,腓骨的关系,看它的力线是从哪边过来。
正常来说,有一个好的足弓,每次走路,运动,反作用力会往上,一副好的足弓可以用来减震,压力在脚踝就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再往上传导到膝盖的时候,会由半月板吸收一部分,剩下的自然往上到髋臼关节,髋臼关节是很大的关节,能承受这些压力。
再往上还有骶髂,腰骶的关节,还有脊柱自然的弧度。都是为了能很好的将压力分散到身体的各处,对身体本身来说负荷其实不大。
但是如果这个传导的力线出了问题,那将会是在最薄弱的地方出现伤害。
作者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by/1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