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扁平髋专科治疗医院 >> 扁平髋饮食 >> 再看过来,史无前例的,浮针病例分析哦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引起骨细胞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
以31-60岁最多,无性别差异,开始多表现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终身残疾。
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外源性皮质类固醇增多
临床上常见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牛皮癣、重型支气管哮喘等病人因长期或间断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以下简称类固醇)而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很难确定应用剂量及时间与发病的关系。有类固醇应用史者占女性病人的30%--50%,约50%为双侧性,预后最差,尤以红斑狼疮为甚。
2.酗酒
长期酗酒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在10%-20%之间。这些病人中,胰腺炎、脂肪肝、营养不良及忽略的外伤的发生率较高。
3.减压病(潜水病)
McCallum对工作者进行普查,发现骨坏死的发病率为20%,以后又在海军潜水员及采集贝类动物潜水员中发现本病。深水工作时,潜水员吸入压缩空气后,其血液及组织中含有高浓度氮。当潜水员快速上浮而迅速减压时,机体中的氮溶解度迅速降低并释出而成游离氮。又因氮易溶于脂肪,故易积聚在富有脂肪的骨组织内,造成髓内血管内外阻塞而导致骨缺血坏死。同样,高空飞行员从正常大气压迅速上升至低氧环境时,亦可产生类似情况。
股骨头坏死分期
股骨头坏死I期(超微结构变异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的骨小梁结构排列紊乱、断裂,出现股骨头边缘毛糙,临床上伴有或不伴有局限性轻微疼痛。
股骨头坏死II期(有感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内部会出现小的囊变影,囊变区周围的环区密度不均。骨小梁结构紊乱、稀疏或模糊。临床伴有疼痛明显、活动轻微受限等。
股骨头坏死III期(坏死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形态改变,可出现边缘不完整、虫蚀状或扁平等形状,骨小梁部分结构消失,骨密度很不均匀,髋臼及股骨头间隙增宽或变窄,临床表现疼痛、间歇性的跛行、关节活动受限、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等。
股骨头坏死IV期(致残期)
股骨头的形态、结构明显改变,出现大面积不规则塌陷或变平,骨小梁结构变异。髋臼与股骨头间隙消失等。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僵直不能行走,出现脱位或半脱位,牵涉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股骨头坏死治疗要点
根据当时出现的MTrP的位置,临时调整。
持久战
大面积作战
运动战
膝关节病痛
浮针所治疗的膝关节病痛包括
所谓的骨质增生(骨刺)所致的退行性病变;
脂肪垫劳损;
膝关节滑囊炎;
慢性半月板损伤(不包括半月板破裂)。
不包括:没有明确MTrP的膝关节痛
也不包括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如果浮髌试验阳性,要注意化脓性感染。勿用浮针治疗。(抽液检验)
治疗宜:
1.早期治疗(治后活动视情况再作治疗);
2.局部治疗为主,辅以被动活动;
3.注意休息,尤其是肥胖病人。
(浮针销售-82967066-)
膝关节病痛的主要治疗进针位置
(治疗时膝关节弯曲到-度)
P1的处理方案
A.同侧小腿上段内侧,P1点下方3-6cm处→P1
B.同侧小腿上段内侧,P1点外侧3-6cm处→P1
P2的处理方案
A.同侧小腿上段外侧,P2点下方3-6cm处→P2
B.同侧小腿上段外侧,P2点外侧3-6cm处→P2
P3的处理方案
A.同侧大腿下段内侧,P3点上方3-6cm处→P3
B.同侧小腿上段内侧,P3点内侧3-6cm处→P3
P4的处理方案
A.同侧大腿下段外侧,P4点上方3-6cm处→P4
B.同侧小腿上段外侧,P4点外侧3-6cm处→P4
P5的处理方案
A.同侧小腿下段外侧,P5点内斜下方或者内侧3-6cm处→P5
B.同侧小腿上段外侧,P5点外斜下方或者外侧3-6cm处→P5
P6的处理方案
同侧小腿上段后面,P6点下方5-8cm处→P6
膝关节浮针治疗预后
肥胖者远期效果往往欠佳;
韧带损伤者效果慢,需要治疗的次数多;
免疫性病变所致膝关节病痛复发率高。
膝关节病变的医嘱
注意休息:宁骑车勿行路;
肥胖者注意节食减肥;
半月内被动活动。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多有明显的外伤史,膝关节呈半屈曲位,肿胀、疼痛、皮下瘀斑,膝关节屈伸功能障碍。
内侧副韧带损伤,MTrP在股骨内上髁;
外侧副韧带损伤,MTrP在腓骨小头或股骨外上髁。膝关节侧向分离试验阳性(?)。
治疗:局部治疗即可,进针点大多选在MTrP的上下方4-6cm。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个通俗病名,其发病原因不一定与颈椎有关。
多系指由于以局部软组织或(和)骨性组织的退变为内因,以静力性损伤、外伤等为外因,造成的临床综合征。
颈椎病的主要进针位置
治疗时患者坐位,患侧前臂搁置于矮桌上或医者大腿上。医者可上下肢配合活动以放松患侧肢体。
A.前臂桡侧,P5点下方→P5点(上肢与躯干夹角25-35度)
B.上臂外侧中央,下1/3段,由下向上(上肢与躯干夹角25-35度)
C.同侧肩峰内侧,约巨骨穴周围,由外向内,针向P2点。
D.上背外侧角,P4点周围→P4点(经过前面处理,多半已经不再需要)
E.上背肩胛骨内侧,P3点下方或者外下方→P3点
F.P1点下方或者侧面→P1点(左手和缓地活动患者头部)
颈椎病浮针治疗的预后
活动到某一部位才疼痛的颈项痛疗效欠佳(找不到MTrP);
多数情况下效果好;
单纯颈痛者(痛点少者),尽量不要浮针治疗,嘱咐注意即可。
颈椎病医嘱
?注意休息(不要持久进行某一活动)
?不要打麻将,不要坐在床上看电视
?加强项部肌肉的锻炼(自抓项部两侧肌肉)
?嘱咐病人改变一些生活习惯(如:坐对窗台、抬高桌面,缩回下颌)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个通俗病名,其发病原因不一定与突出的腰椎间盘有关,没有椎间盘突出,也可出现同样的病症。
多系指由于以局部软组织或(和)骨性组织的退变为内因,以静力性损伤等为外因,造成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有腰部以上在外伤后出现腰部疼痛或单侧下肢疼痛。
腰疼部位多位于下腰部偏一侧,腿疼多为一侧由臀部向远端的放射性疼,可伴有麻木感。
单侧鞍区(骑自行车与车座接触的部位)或一侧(双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或内侧疼痛或麻木,或疼痛和麻木同时存在。
腰或腿疼痛,在卧床休息后多可缓解,下床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出现疼痛。
行走时疼痛加重,不能完全站直行走,多数病人需用手扶腰部疼痛一侧,咳嗽、打喷嚏或提重物时疼痛突然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进针位置
治疗时病患俯卧位,枕头置于胸下,小腿下段可搁置小枕。
A.小腿上,P3点下方→P3点(注意:P3可后可外侧,当灵活改变)
B.大腿外侧中央段,由下向上
C.臀部外侧,P2点外侧→P2点
D.腰部,P1点下方3-5cm→P1点
E.腰部,P1点外侧3-5cm→P1点
浮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理由
1.突出的椎间盘并非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
2.MTrP是主要环节,常常就是根本原因
3.几乎所有的保守疗法针对的仅仅是MTrP
4.浮针疗法并不需要直接回纳突出的椎间盘。
预后
伴随有重度椎管狭窄者(有临床症状者)效果差,宜放弃浮针治疗;
单纯者效果好;
住院治疗者效果较为保证。
医嘱
?注意休息(尽可能卧床,卧床时请家人辅助被动活动)
?不主张站立活动腰腿部
?游泳值得推荐
?正确使用双拐很重要
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多发于男性。
多先从两侧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到脊椎,病变可向下发展到髋关节,开始时腰痛,臀部和骶部酸痛,活动受限,以后关节逐渐强直,则疼痛减轻,但常形成驼背,或髋关节强直。
晚期X线片显示脊柱呈竹节样改变。急性期血沉增高。
HLA-B27阳性
未分化的脊柱关节病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spondyloarthropathy),由Burns于年最先提出。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绝大多数门诊就诊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可诊断为本病。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病率是同一人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3~10倍。
起病多隐匿,男女均可受累,但以男性多发,占62%~88%。发病年龄在16~23岁之间。由于女性病变较轻,受累关节少,其平均发病年龄较男性高。
主要临床表现有:
(1)腰背痛,占52%~80%;
(2)下肢为主的周围关节炎(60%~%),常见于膝、髋、踝关节。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后者常为不对称多关节炎(40%);
(3)肌腱末端病,如附着点炎(56%),足跟痛(20%~28%)。
实验室检查(1)类风湿因子及自身抗体多为阴性。(2)HLA-B27阳性(80%~84%),HLA-B27与关节外症状关系密切,HLA-B27阳性的患者易导致炎症向较严重程度发展;(3)血沉可增快(19%~30%)。(4)IgG水平可显著提高。
北京中科医院白癜风早期症状能彻底治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