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图片来自网络,仅用于学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第六节下肢肌
下肢肌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一)髋肌:主要起自骨盆的内面或外面,跨越髋关节,止于股骨上部,能运动髋关节,按其所在的部位和作用。可分为前、后两群。
1)前群: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阔膜筋张肌,经过髋关节前方。
2)后群(臀肌):主要位于臀部,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等。
肌群
肌名
位置
作用
前群
髂腰肌(腰丛N)
腰大肌
位于脊柱腰部两侧,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肌束走向外下,与髂肌肌腹汇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以腱止于股骨小转子。
使髋关节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上肢屈曲,如仰卧起坐。
髂肌
呈扇形,位于腰大肌的外侧,起自髂窝,与腰大肌肌腹汇合后止于股骨小转子。
阔膜筋张肌(臀上N,L4-S1)
位于大腿上部的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向下在股骨上中1/3处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紧张阔筋膜,并使髋关节屈曲。
后群
臀大肌(臀下N)
位于臀部皮下,大而肥厚,形成臀部的膨隆。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以一厚腱板越过髋关节的后方,止于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后伸、外旋髋关节。
臀中肌(臀上N)
前上部位于皮下,后下部在臀大肌深面。起于髂肌外侧,止于股骨大转子。
能外展和内旋大腿,是髋部的主要外展肌之一,此肌能保证骨盆在水平方面的稳定,对于维持人们正常的站立和行走功能,关系极大。
臀小肌(臀上N)
位于臀中肌的深面,起自髂骨翼外面,肌束向下集中形成短腱,以腱止于股骨大转子。
两肌共通使髋关节外展。臀中肌的前部肌束和臀小肌还可使髋关节旋内,臀中肌的后部肌束则可使髋关节旋外。
梨状肌(骶丛N分支)
位于臀中肌下方,起自骶骨前面外侧部(2、3、4骶椎),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肌束向外经坐骨大孔出骨盆腔,以腱止于股骨大转子后面。
①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梨状肌上孔,下部称为梨状肌下孔,其中梨状肌下孔中有坐骨神经通过。
②髂内动脉在梨状肌处分为臀上、下动脉,分经梨状肌上下孔穿至臀部,营养囤积和髂关节。
闭孔内、外肌(骶丛短肌支-闭孔内肌,闭孔N-闭孔外肌)
分别位于闭孔膜的内外侧骨面,肌束向下止于股骨转子窝。
使髋关节旋外。
股方肌(骶丛分支L4-S2)
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股骨转子间嵴。
使髋关节旋外。
ü临床联系:
① 腰大肌征:用于辅助阑尾炎的诊断。当发生下腹痛而腹部触诊无明显压痛时,嘱患者左侧卧位,两腿伸直,并使右下肢被动向后过伸,如发生右下腹痛,称为腰大肌征阳性,提示炎症阑尾可能位于盲肠后位。原理是:当下肢过伸时,可使腰大肌挤压到发炎的阑尾。
② 臀中肌劳损:人是不断运动的,损伤部位不断受牵拉和刺激,使局部变性组织充血、肿胀,刺激周围的身、血管而出现症状。尤其是以髋部为顶点的躯干侧方摆动(如足内翻扭伤时,因重力和惯性的作用,同侧髋部往侧方扭摆)和以髋部为轴心的腰臀部扭转(如投掷动作),常导致此肌牵拉伤,引起臀中肌劳损。
③ 梨状肌综合症:此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
(二)大腿肌:位于股骨周围,共10块,可分为前群、后群、内侧群,各肌群之间接内、外、后肌间隔分隔。
a.前群:股四头肌、缝匠肌,主要功能为屈髋关节。
b.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主要作用均为伸髋、屈膝,当膝关节屈曲时,股二头肌可使膝关节旋外,而半腱肌、半膜肌可使膝关节旋内。
c.内侧群:位于大腿的内侧,有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主要作用为使大腿(髋关节)内收。
大收肌还有一个腱止于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肌结节,此腱与股骨之间有一裂孔,称为收肌腱裂孔,有大血管通过。
股薄肌位置表浅,是内收肌群中的非主要作用肌,切除后对功能影响不大,它有其主要的血管神经束,故为临床常用的移植肌瓣的供体。
肌群
肌名
位置
作用
前群
股四头肌(股N,L2-L4)
股四头肌以4个头起始,股直肌位于大腿前面,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位于股骨内侧,起自股骨粗线;股外侧肌位于股骨外侧,起自股骨粗线;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起自股骨体的前面。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继而向下延伸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伸膝关节(股骨、骨盆处为起点)、屈髋关节(胫骨粗隆为起点)
形成结构:股四头肌腱向下形成髌韧带。包裹髌骨。
缝匠肌(股N的分支2-3支)
缝匠肌呈扁带状,是人体最长的肌。位于大腿肌前群,起自髂前上棘,肌束斜向内下,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
屈髋关节、屈膝关节,并能使屈曲的膝关节旋内。
后群
股二头肌(坐骨N)
位于大腿肌后群、股后部外侧,有长、短两个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合并后,以长腱止于腓骨头。
屈膝关节(粗线和骨盆为起点)、伸髋关节、使膝关节旋外(肌腹位于后外侧)
半腱肌(坐骨N)
位于股后部的内侧,肌腱细长,约占到肌的下半部分,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屈膝、伸髋、内旋膝关节。辨别:有细长白色肌腱。
半膜肌(坐骨N)
位于半腱肌的深面,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屈膝、伸髋、内旋膝关节。
内侧群
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位于大腿的内侧,内侧群肌均起自闭孔周围的耻骨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等骨面,除股薄肌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以外,其它各肌都止于股骨粗线。
主要使大腿(髋关节)内收。
(三)小腿肌:较为粗壮,参与维持人体的直立姿势和行走,可分为3群:前群、外侧群、后群。
前群: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
外侧群:腓骨长、短肌
后群:浅层为小腿三头肌,深层为腘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和胫骨后肌。
ü使足内翻和外翻的肌肉:
内翻:胫骨前、后肌
外翻:胫骨长、短肌、第3腓骨肌
肌群
肌名
位置
作用
前群
胫骨前肌(腓深N,L4-S2)
起自胫骨外侧面,肌腱向下经距小腿关节前方至足的内侧缘,止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底的足底侧。
背屈距小腿关节、使足内翻。
踇长伸肌(腓深N)
位于胫骨前外侧,夹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起自腓骨内侧面及小腿骨间膜,肌腱经距小腿关节前方至足背,止于拇趾远指节骨骨底背侧。
背屈距小腿关节、伸拇趾。
趾长伸肌(腓深N)
位于胫骨前外侧,起自腓骨前面,经距小腿关节的前方,至足背分出4条肌腱到2-5趾的趾背,形成趾背腱膜,止于中、远节指骨底背侧。
背屈距小腿关节,伸2-5趾。
形成结构:趾长伸肌另外分出一个腱,经足背外侧至于第五跖骨底,称为第三腓骨肌。
外侧群
腓骨长、短肌
起自腓骨外侧面,腓骨长肌起点较高,腓骨短肌位于腓骨长肌的深面。
使足外翻,跖屈距小腿关节。
后群
浅层:小腿三头肌
腓肠肌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比目鱼肌起自腓骨后面的上部,以跟腱止于跟骨
屈踝关节(跖屈)和屈膝,在站立时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
深层:腘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
胫骨后肌起自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止于舟骨粗隆和内侧、中间及外侧楔骨
胫骨后肌屈踝关节和使足内翻
(四)足肌:
① 足背肌:趾短伸肌、拇短伸肌
② 足底肌:
a.内侧群:拇展肌、拇短屈肌、拇收肌
b.外侧群: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
c.中间群:趾短屈肌、足底方肌、蚓状肌、骨间足底肌、骨间足背肌
求赞求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手术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wh/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