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hipjoint),由股骨头与髋臼相对构成,属于杵臼关节。髋臼内仅月状面被覆关节软骨,髋臼窝内充满脂肪,又称为Haversian腺,可随关节内压的增减而被挤出或吸入,以维持关节内压的平衡。平片(普通X光照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只有明了正常人髋关节和股骨头的正常表现才能识别坏死的表现。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杵臼关节,髋臼由髂骨、耻骨与坐骨共同形成,象一个碗口向下倒放的碗,碗口向下并偏前、偏外,股骨头象杵,大部分位于髋臼内,与髋臼形成杵臼关节。髋臼表面与股骨头表面均覆盖关节软骨,髋臼唇加深髋臼深度,有利于增加关节稳定性。

常规投照正位,在X线像上,构成髋骨的三个部分融合于髋臼,可清晰分辨。髂骨翼的内侧1/4影像与骶骨影像重叠,外侧3/4因有髂窝而较透亮。髂嵴阴影较致密,边缘不光滑,外侧可见髂前上棘影,髂后上棘则重叠于骶骨影内。弓状线及骨盆腔内侧壁形成复合影像,外侧可见弧形的髋臼阴影。髋臼阴影的上段粗而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臼切迹前部的下缘,与耻骨体的内面形成一条“U”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泪滴),泪滴线二脚之间的距离,即髋臼窝的厚度。髋臼内下方的透亮影为闭孔。闭孔影的上界是耻骨上支、外侧界是坐骨体的下份,坐骨结节阴影与其重叠。坐骨棘的阴影呈三角形突向盆腔。

骨盆一般投照前后位,检查骶、尾骨时可加照侧位,检查骶髂关节时应加照45°斜位,产科骨盆测量另有其特殊投照方法。

骨盆前后位片上,骶骨中线应通过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左右对称,关节间隙下半部分可以显示,上半部常投影出模糊双线影。界线的影像在女性呈卵圆形,在男性略呈鸡心形。髂嵴连线影正好通过第4、5腰椎间隙。

由髂嵴影向外可追踪到骼前上、下棘,由髂前下棘到股骨颈外上缘的连线称髂颈线,用以判定髋关节是否正常。正位片上,可以测量耻骨下角,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

女性骨盆径线的测量,可以采用正位(见图)和侧位。正位片上,界线影像最远点连线为入口横径,正常为12.3cm;两侧坐骨棘连线为中骨盆横径,正常为10.5cm;两侧坐骨结节间距为小骨盆出口横径,正常为11.8cm。

侧位片上,耻骨联合后缘上端到骶骨岬连线为小骨盆入口前后径,正常为11.6cm;耻骨联合后缘下端和坐骨棘中点的连线延长到骶骨的前缘,为中骨盆前后径,正常12.2cm;耻骨联合后下缘到骶尾关节的连线,为小骨盆出口前后径,正常11.8cm。

髋关节的X线解剖

常规拍摄正位(见图1)和侧位X线片。正位线片上,因髋臼三骨之间以“Y”形软骨相连,融合之前,表现为横行带状透亮影,其宽窄随着年龄变化而改变。年龄越小此透亮带越宽;年龄越大,透亮带变窄,15~17岁左右消失。股骨头大部套在髋臼内,表面光滑,为致密的细弧线。头的中心偏后下部有一小凹陷,是股骨头凹,有时可投影到股骨头弧线内侧,显示为小环形透亮圈。侧位片上,中央的凹窝是髋臼,呈半圆形的致密线。

骨盆中髋臼的位置与髋臼口的方向,由于髋臼口向下,并偏前、偏外。在正位(前后位)照片上髋臼前缘的位置要比髋臼后缘高。

比较下面髋关节前面、侧面和后面图就不难看清楚髋臼、髋关节前缘和后缘之间的位置关系。

下面图中髋关节冠状切面图象与髋关节X光照片很相似

其实两者有很大差别,X光照片上看不出软组织如关节囊、关节软骨等的阴影,X光照片是髋臼、股骨头重叠的阴影,为了便于发现细微的病变,下面比较详细地研究X光照片的细节。

在髋关节X光平片上股骨头部分常常出现两块发黑的低密度区,一块是上图中标有4的部分,其上缘是髋臼前后缘(白线),下缘是骨骺线的部位,也就是绿线包围的高密度区的上缘。这一部分中髋臼后缘(虚白线)以下的部分密度更低。绿线内侧标有5的部分也是一个低密度区。上面图片中两个低密度区比较明显,但是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低密度区上缘是髋臼前缘,而下缘是股骨颈高密度区的外上缘和内上缘。

股骨头主要由骨松质组成,骨松质外观上有些象海绵或缩小的蜂窝,骨小梁按照张力曲线和压力曲线方向排列,在平片上密集的骨小梁形成网纹状表现,由于每一个人骨小梁排列方向以及髋臼前缘、髋臼后缘,股骨颈高密度区位置形态都不同,由此而产生的低密度区的形态、大小、位置也不一样,在阅读X光平片时要仔细分析、识别。

白线为髋臼前缘,白虚线为髋臼后缘,绿线为股骨颈高密度区边缘。注意4区和5区内上缘由髋臼前缘构成,4区下缘是股骨颈高密度区上缘,5区外缘是股骨颈高密度区内缘。严格地说4区被髋臼分为4a和4b两个部分,4b部分密度最低









































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
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wh/70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