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姿势你常做吗?

睡觉时双臂举过头顶,就是冬天,也喜欢这样的姿势,你会觉得这样睡觉很舒服。可是你知道你为什么喜欢用这种姿势吗?

其实这是“投降手睡姿”!可是这样睡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是因为斜角肌太紧了,其实很多肩颈的疾病都和斜角肌过紧有关系,但是这也是经常被大家忽视的肌肉。

首先了解一下,斜角肌的位置和功能

斜角肌位于颈深层,由前、中、后斜角肌三块肌肉组成,颈神经丛、锁骨下动脉和静脉从其间穿过。

前斜角肌起于第3~6颈椎的横突,止于第1肋骨内缘的斜角肌结节。

中斜角肌起于第2~7颈椎的横突,止于第1肋骨的上缘。

后斜角肌起于第4~6颈椎,止于第2肋骨的外面。

斜角肌功能

左右两侧的斜角肌就像斜拉桥一样共同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斜角肌上端起于颈椎,下端止于肋骨,所以斜角肌也和呼吸的功能相关。

如果肋骨固定,单侧斜角肌收缩,颈椎会向同侧倾斜,并略转向对侧;双侧同时收缩,帮助颈部屈曲。

当颈椎固定,在我们吸气的时候,会提肋骨向上。在举高和搬动物品时,会提高胸廓。

斜角肌受损的原因

1、长期低头看手机,或伏案工作。

2、经常耸肩,或头颈侧倾,夹着手机通电话。

3、习惯胸式呼吸,造成肋骨上提。

4、喜欢头颈转向一侧趴着睡觉,或睡觉时,身体习惯向一侧侧卧,并长期垫高枕,造成颈椎侧倾。

斜角肌受损出现的身体症状

1、手麻,手凉,发胀

臂丛神经经过前、中斜角肌,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有些小分支分布到胸上肢肌、背部浅层肌和颈深肌。主要支配上肢和肩背、胸部的感觉和运动。

如果前或中斜角肌过紧,就会挤压住臂丛神经。这时就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症状——手麻,手指活动受限。同时锁骨下动脉和静脉也从斜角肌之间穿行,如果血管被压迫,就会出现手凉和发胀的感觉。

2、举着胳膊睡觉

从斜角肌的位置和功能看,如果斜角肌过紧,肋骨容易抬高,或颈椎紧张。在仰卧睡觉的时候,如果举着胳膊睡觉,对于斜角肌来讲处于放松的状态,此时颈椎也比较放松,呼吸也会比较顺畅。

3、驼背头前引

在功能上看,两侧斜角肌同时收缩,会出现低头的动作。如果斜角肌收缩,会把头向前伸,从侧面观察,会发现耳根远离肩膀上方,没处在一条垂直线上。如果长期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会造成了斜角肌紧张。所以身体的习惯姿势会影响到肌肉的功能,并引发相关的骨骼关节出现问题,由此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

4、手臂或肩胛骨内侧缘长期刺痛

由于臂丛神经主要支配肩背和手臂功能,如果斜角肌过紧,臂丛神经被卡压,会经常感觉肩胛骨内侧缘疼痛,或感觉肩膀沿着手臂到手指间刺痛。

5、斜角肌挛缩测试

正常情况下,斜角肌未受损,握手的时候,指关节之间是可以握紧,并且没有缝隙的。

但是如果握手的时候发现,手指无法握紧,掌心和指尖出现缝隙,就意味说斜角肌功能出现了问题。

如果身体出现以上现象,可以判断斜角肌出现了挛缩紧张。

如何改善这个问题呢

拉伸斜角肌

斜角肌起于颈椎横突,止于第一二肋骨,单侧收缩可以使颈椎侧屈,反方向的倾斜动作就是对斜角肌的拉伸。

1、坐在一把椅子上,双脚打开与髋同宽,背部直立,双肩外展,胸廓打开,颈椎向上伸展。

2、用右手抓住椅子边缘,身体端正,右侧肩膀下沉。注意:右侧肩膀要和右侧耳朵处在一条垂直线位置,略收下颌。

3、左手放在右侧耳朵上方。

4、深吸气,脊柱向上直立;随呼气,左手把脖颈向左侧拉,当感觉到右侧斜角肌有了明显拉伸酸痛感,就要停止动作,并保持10秒钟左右。

5、立直脖颈后,放松,重复两到三组。

如果拉伸效果不明显,有可能是:

脊柱没端正,下颌没内收,另外被拉伸侧的肩膀没有下沉外展。

另外拉伸斜角肌时不要用蛮力,感觉到有酸痛感就要及时停止,避免造成肌肉拉伤。

如果评估身体时发现两侧耳朵不同高,说明颈椎出现了侧倾。较低侧的斜角肌比较紧张,如果在拉伸中也感觉到这一侧比较紧,并且能触摸到较紧张的条索样结节,那么这边就要更多地进行拉伸了。

以上是对斜角肌的介绍和拉伸方法,当然除了练习之外,平时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要改掉经常单侧侧卧睡姿习惯,尽量少睡软床垫和高枕。少低头看手机,如果要看的话,可以把手机举到和眼睛同高的位置,眼睛平行看手机屏幕。

另外斜角肌过紧也和含胸驼背,脊柱侧弯有关,所以身体的整体练习也要跟上。

本文原创作者:大漠老师

百家号专业健身领域原创作者

今日头条专业领域优秀创作者

今日头条连续青云计划获奖者

身心疗愈瑜伽导师

国际瑜伽推广联盟发起人

瑜伽教练培训导师

身体理疗师

沧州市大漠瑜伽工作室年第四期理疗培训

七天理疗培训19年12月31日至20年1月6日

上午09:00至12:00

下午02:00至05:00

学费:元

学习内容如下

身体姿势评估;肩颈关节调理(颈椎前凸、颈前伸、颈椎侧弯、颈椎旋转)脊柱调理(驼背、肋骨外翻、翼状肩胛、脊柱侧弯、脊柱旋转等)骨盆倾斜(骨盆前倾、后倾、骨盆侧倾、骨盆旋转)腿型矫正(O型腿、X型腿、OX型腿、膝反曲、膝屈曲、胫骨旋转)足部调理(扁平足、高弓足)膝关节调理(Q角异常、关节护理)

产后修复(腹直肌分离、盆底肌松弛、腰痛、假胯宽等)腰椎间盘突出需要注意的问题,调理方法,日常保养等。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ccw.com//mjcczl/12676.html

------分隔线----------------------------